走马灯口占

十年处处见繁华,今日山东更可誇。 剪纸共成双走马,西游三战乱如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走马灯:一种供观赏的花灯,中间有轴,能够旋转。灯内通常会有剪纸、纸轮等,点燃灯内的蜡烛后,热气推动轮轴转动,灯上的剪纸就会随之转动,形成各种图像。
  • 誇(kuā):夸赞,夸奖。

翻译

十年来我到处都见到繁华的景象,今日的山东更是值得夸赞。 人们剪纸做出成双的奔马,放在走马灯中。可西边的战事却三番五次,混乱如麻。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繁华的景象,与后两句中提到的西边战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年处处见繁华,今日山东更可誇”,表现出作者对繁华景象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赞美。然而,“剪纸共成双走马,西游三战乱如麻”,通过描写走马灯中剪纸成双的奔马,转而提到西边的战乱,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破坏,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悲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