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界内:辖区之内。
- 无虞(wú yú):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 云衢(yún qú):云中的道路,借指高空。
- 意气:意志和气概。
- 行客:过客;旅客。
- 英风:英俊的风姿或杰出的气概。
- 肃:严肃,庄重。
-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留存在国君处,左半交给统帅。后世泛指兵符。
- 旌旄(jīng máo):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翻译
将军在自己的辖区内自然是平安无事,更何况这里的山川如画卷般美丽。 分兵护卫的行为让我为自己德行浅薄而感到惭愧,我纵情吟诗,诗中的星月仿佛落在了高空之上。 将军能够将自己的意气施加给过往的行人,更能看出其英俊的风姿和庄重的兵符所彰显的威严。 预先想到在那碧蓝的天空和明月之下,我与您悠闲地坐着谈论军中的旗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邓水师分兵护行一事的有感而发。诗的首联描绘了邓水师辖区内的安宁和山川的美丽,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颔联通过描写作者自己因邓水师的厚德而感到惭愧,以及自己吟诗时的情景,表现出对邓水师的敬佩。颈联进一步赞美邓水师的意气和英风,强调了他的威严和影响力。尾联则想象在美好的月夜下,与邓水师悠闲地谈论军中之事,体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邓水师的赞扬,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敬仰和对和平美好的向往。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游曹溪与任崧翰宪使作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 —— [ 明 ] 释今无
- 《 癸丑夏日承方邵村侍御同诸公见访鹾司向公有入社之兴阻以公政遥赠三律琬琰风致群公步而和之时水部汪汉老同王震生诸公亦棹扁舟而来半江遇风亦不果聚 》 —— [ 明 ] 释今无
- 《 寿孙启南 》 —— [ 明 ] 释今无
- 《 雨花台逢冯大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寿刘焕之 其三 》 —— [ 明 ] 释今无
- 《 送顿修还栖贤随省亲苕上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