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夏五月海幢抽并头兰两枝适澹归西堂至自丹霞有诗亦引其意作二律即以志喜
君子宜花引类清,始知吾道未孤行。
双轮独现高空影,一蒂先传妙叶情。
已爱紫荆敦往事,休将白水插閒瓶。
寻常亦有伤怀意,无著虚传弟与兄。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幢:寺庙名。
- 抽:长出(新枝或新芽)。
- 并头兰:两朵兰花并生在一处。
- 适:恰好。
- 澹归:人名。
- 丹霞:山名或地名。
- 吾道:我的主张或学说。
- 孤行:孤单地进行,这里指无人支持或认可。
- 轮:此处比喻兰花的花朵形状。
-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 紫荆:象征兄弟和睦。
- 敦:注重,推崇。
- 白水:这里可能指清水。
- 閒(xián)瓶:闲置的花瓶。
- 无著:佛教术语,指没有执着的境界。可能在此诗中有特别的寓意,需要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整首诗的语境来理解。
翻译
君子应该喜爱兰花以显其清雅之性,才知道我的理念并非无人认同而孤单践行。 两朵兰花并生,各自展现出高悬空中的美丽影子,一根花蒂先传递出奇妙的情意。 已经喜爱紫荆所蕴含的注重兄弟和睦的往事,就不要将清水随意插入闲置的花瓶中(意为不要随意对待情谊)。 平常也会有伤感怀念的情绪,但不要陷入无执着的虚幻之境,而忽略了兄弟间的情谊。
赏析
这首诗以海幢寺中并头兰的绽放为契机,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的理念得到认同的欣慰,以及对情谊的重视。诗中通过对并头兰的描写,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理念。作者以兰花的双轮独现、一蒂传情来寓意自己的理念并非孤立,同时借紫荆敦往事,强调了对兄弟和睦情谊的珍视。诗的最后则表达了对平常生活中伤怀情绪的一种超脱态度,提醒人们不要陷入虚幻的境界而忽略了真实的情谊。整首诗意境清新,寓意深刻,用典自然,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举稚鸡 》 —— [ 明 ] 释今无
- 《 朱孔晖澹归俗婿也来自武林时澹归与予度夏海幢孔晖因从予品戒于其归送诗三章 》 —— [ 明 ] 释今无
- 《 甲寅春二月与蜜在慧均四藏自显超汉铁关洞开瓶出法敌不息漪文始十靖一挂云诸子从燕台南归取道泰安登岱岳所经胜槩矢口咏歌共得五言近体十二章以志一时上横冈 》 —— [ 明 ] 释今无
- 《 寿萧澹如方伯 》 —— [ 明 ] 释今无
- 《 寿祁封翁玄图七十一 》 —— [ 明 ] 释今无
- 《 枯吟慈修两公从丹霞奉老人命至海幢强予开法却赠 》 —— [ 明 ] 释今无
- 《 辽海舟中 》 —— [ 明 ] 释今无
- 《 寿王母太夫人 》 —— [ 明 ] 释今无
相关推荐
- 《 庚戌仲夏予赴召北上石川张子饯于江浒同舟至金山别去顷复寄予以诗草草依韵附谢二首 》 —— [ 明 ] 孙承恩
- 《 好事近 · 攠记仲夏情事 》 —— [ 清 ] 龚自珍
- 《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五 五月歌 》 —— [ 明 ] 陈恭尹
- 《 仲夏书怀和陶公五月旦作韵 》 —— [ 清 ] 秦之本
- 《 美前馀姚知州董伯贤以洪武五年夏五月奉母夫人之丧归葬崇德遵诏旨也 》 —— [ 明 ] 谢肃
- 《 仲夏闲居 》 —— [ 明 ] 居节
- 《 入五月病二七日 》 —— [ 元 ] 方回
- 《 仲夏赏月次雪斋韵二首 》 —— [ 宋 ] 司马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