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荷花的别称。
- 蘸(zhàn)水:指荷花贴近水面。
- 曲江:本指唐代长安的曲江池,此处应代指某水域。
- 遄(chuán)飞:意为急速飞扬。
- 碧淙(cóng):清澈的流水。
- 锦帆:指装饰华丽的船帆,这里指代船。
- 分野色:指分别领略自然风光。
- 趣逗:有趣的逗引,此处指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 樊笼: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
-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这里指战争或战乱。
翻译
在盛开着荷花且贴近水面的地方如同在曲江相逢一般,超逸豪放的兴致急速飞扬,越过了清澈的流水。您的船先行出发,先行领略那自然风光,由此可知您新产生的趣味摆脱了束缚。船在千顷波涛中破浪前行,击打着节拍,排开云层;我拄着拐杖去寻找高僧,月亮照在一座山峰上。一年到头战乱不断,人事变迁,但相互追随,真的觉得这种情谊很深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吴采臣一同出行的情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的首联通过描写芙蓉蘸水的美景和逸兴遄飞的心情,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颔联讲述了吴采臣的船先出发去欣赏自然景色,表现出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新趣味的探索。颈联则分别描述了船在波涛中前行和作者拄杖寻僧的情景,画面感强烈。尾联在感慨终年战乱、人事改变的同时,强调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自然景色与人事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
释今无的其他作品
- 《 癸丑仲春梅长道兄洁诚拨置家缘入海幢将一月修建大悲宝忏深念众生以无明业垢妄造种种能一念回光可以薄宿愆而植新种用是恳祷上及父母下逮亲串凡在梅公相敬相爱之中则以真诚感格仰求拯拔夫舍资财作佛事人或不少舍资财而能洁身洁念则甚少也能洁身洁念时或不少能深知一念回光可以消殒业垢又能扩充其量上及父母下逮亲串此非自信之笃其能如是乎士夫家以理解恃聪明不信有此忏业消垢之事然念念腾腾岂他人哉此固不足与俗人言也梅兄当自信之耳 》 —— [ 明 ] 释今无
- 《 寄怀刘焕之 》 —— [ 明 ] 释今无
- 《 从罗浮下山与张给谏相订度中秋于尹澜柱园亭张公以行止不果予独泛舟泊南海神祠上浴日亭同四藏自显自坚铁关诸子赏月 》 —— [ 明 ] 释今无
- 《 送董天因总宪出使南海还朝 》 —— [ 明 ] 释今无
- 《 罗浮红鸟 》 —— [ 明 ] 释今无
- 《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 —— [ 明 ] 释今无
- 《 喜彭退庵吏部典试粤东 》 —— [ 明 ] 释今无
- 《 赠陆仲侯 》 —— [ 明 ] 释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