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至济宁秦凤山示和彭幸庵吊古诸作次韵八首淮阴侯祠

· 顾清
一夕元戎扫地回,遗民已抱左衽哀。 如何寸纸中宵下,竟折长城万里材。 本意鸣銮向河洛,自甘浮海过温台。 英祠千古犹生气,并入胥江作怒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戎:主将,统帅。(“戎”读音:róng)
  • 左衽:古代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借指异族入侵。(“衽”读音:rèn)
  • 鸣銮:皇帝或贵族出行时的车铃。
  • 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泛指中原。(“洛”读音:luò)
  • 浮海:渡海远行。

翻译

一夜之间主将兵败而归,遗民们已陷入被异族统治的悲哀之中。 怎能仅因一张文书在半夜降下,就折断了如万里长城般的人才。 本来是想率军向中原进发,却甘愿渡海经过温台一带。 英武的祠堂千古以来依然充满生气,其气势并入胥江化作愤怒的雷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吊古之作,通过对淮阴侯韩信的凭吊,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人才命运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战争的失败和百姓的悲哀,暗示了韩信的悲剧命运。中间两句则对韩信的遭遇表示质疑和惋惜,认为他的才能被不公正地对待。最后两句写韩信的祠堂依然充满生气,仿佛其英气化作了胥江的怒雷,表现了对韩信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悲愤,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力量。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