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同知督运

· 顾清
兖河秋水不容舠,沽口回风积万艘。 五服上供推袖领,九重深眷想贤劳。 君恩左右惭虚被,民力东南亦孔骚。 眼底白茅连瓠子,夕阳离思满亭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兖河(yǎn hé):兖州一带的河流。
  • (dāo):小船。
  • 沽口:地名。
  • 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这里泛指各地区。
  • 九重:指帝王居处,这里指朝廷。
  • 贤劳:指劳苦,劳累。
  • 孔骚:很动荡不安。
  • 亭皋(tíng gāo):水边的平地。

翻译

兖州一带的秋水中难以行驶小船,沽口处回旋的风积聚了上万艘船只。 各地区向朝廷上供的事务推举这位袖口衣领整齐的人负责,朝廷深深眷顾他,感念他的贤能与辛劳。 蒙受君恩,内心左右惭愧觉得自己名不副实,东南地区的民力也很不安定。 眼底是白茅连着瓠子,夕阳西下,离别的思绪充满了水边的平地。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顾清为送汤同知督运而作。诗的首联通过描绘兖河秋水和沽口万艘积船的场景,烘托出运输任务的艰巨。颔联写汤同知肩负着各地区上供的重任,得到朝廷的深切关注,体现了他的重要地位和责任。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所受君恩的惭愧以及对东南地区民力不安的担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尾联以眼前的白茅和瓠子以及满是离思的夕阳下的亭皋景况,渲染出离别的氛围和淡淡的忧愁。整首诗意境深沉,既表达了对汤同知的期望与祝福,也流露出对社会状况的关切,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