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唐清之见寄

· 顾清
旧西湖上小亭台,远道时时梦里回。 懒散一身今我有,升平三策待君恢。 病多野客传方与,閒有山人送酒来。 若论午桥吾岂敢,竹间深径倘容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来和诗。
  • 旧西湖:指过去的西湖景色。(“杭”háng 州西“湖“,“旧”表示过去的、以往的)
  • 亭台: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 远道:遥远的道路,这里指距离西湖较远。
  • 懒散: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
  • 升平:太平。
  • :计策,策略。
  • :扩大,发扬。
  • 野客:村野之人,多指隐逸者。
  • :药方。
  • :给予。
  • 山人:指隐士。
  • 午桥:这里可能指的是唐朝裴度的午桥庄,代表一种悠闲的生活或退隐的境界。
  • 岂敢:怎么敢,表示谦虚或不敢当。
  • :倘若,如果。
  • :允许,这里可以理解为“为我打开”。

翻译

过去西湖上的小亭台,在遥远的地方我常常在梦里回到那里。 如今的我有着一身的懒散,太平盛世的三条策略等待你去发扬扩大。 我生病时多有村野之人传来药方并给予我,闲暇时有隐士送酒来。 要说像午桥那样的悠闲生活我怎敢当,竹林间幽深的小路倘若能为我打开就好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西湖美景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一些感受。诗的首句通过回忆旧西湖上的小亭台,表现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远道时时梦里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的懒散状态,同时寄望对方能够为实现太平盛世贡献力量,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的期望和对社会的关注。“病多野客传方与,閒有山人送酒来”描绘了诗人在病中得到村野之人的帮助和在闲暇时有人送酒的情景,表现出一种人间的温暖和友情。最后两句,诗人以午桥自比,表达了自己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但又带有一种谦逊和不确定,同时也希望能有一条通向宁静的道路为自己敞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对当下的描述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