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医王舜规有母服持荣寿堂卷索题书此以吊

· 顾清
初日杲杲射北堂,流辉弄影照明珰。 堂前兰玉芬以芳,青霞织帔鬓有霜。 含饴映日坐堂隍,海桃实成花又发。 蓬莱水清尘污袜,啼乌声乾山月阙。 东望银台路明灭,天下同心泪成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杲杲(gǎo gǎo):形容太阳明亮的样子。
  • (dāng):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 兰玉:对他人子弟的美称,这里指优秀的子女。
  • 芬以芳:散发着芳香。
  • (pèi):披在肩背上的服饰。
  • (yí):用麦芽制成的糖浆,这里指甜美的食物。
  • 堂隍:殿堂。
  • 海桃:可能指海棠花。

翻译

清晨的阳光明亮地照射在北堂,流泻的光辉摇曳着影子,照亮了耳饰。堂前优秀的子女散发着芬芳,青黑色的披肩下两鬓已生白发。她含着甜美的食物,在阳光下坐在殿堂里,海棠花结果实了,花儿又再次开放。蓬莱仙岛的水清澈,却弄脏了袜子,乌鸦的叫声停歇了,山间的月亮也残缺了。向东望去,银台路忽明忽暗,天下人同心,悲伤的泪水化成了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晨的阳光照进北堂为起笔,描绘了一个堂前有优秀子女、母亲安享天伦之乐的场景,但随后通过一些景象和细节,如“海桃实成花又发”“啼乌声乾山月阙”等,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某种不祥的征兆。最后两句“东望银台路明灭,天下同心泪成血”,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痛和忧虑,可能与诗题中提到的“有母服”(母亲去世,子女守丧)有关,反映了对逝者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用富有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复杂的情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