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车:远行的车子。“征”,(zhēng),出行。
- 后尘:行进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在别人的后面。
- 离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人们常在此送别。
- 经春:经过一个春天,代表一年。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 稷下:指战国齐都城临淄西门稷门附近地区,齐威王、宣王曾在此建学宫,广招文学游说之士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活动的中心。这里借指有学问的人聚集的地方。“稷”,(jì)。
- 公右:在众人中居领先地位。
- 礼乐: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 河间:西汉时期的河间国,此处也用来借指文化昌盛之地。
- 便坐:别室,厢房。
- 纡锦:穿上锦绣衣服,这里指穿着华丽的衣服。“纡”,(yū),弯曲,绕弯。
- 城㘭:城隅,城内偏僻的角落。“㘭”,(ào)。
翻译
还记得当年远行的车子追逐着后面扬起的尘土,在离别的亭子回首,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有学问的人聚集之处,谁能位居众人之首呢?希望礼乐之教在沂州如河间之地般兴盛并开启新的气象。 常常整日在别室里研读书经,有时也会穿着华丽的衣服去见乡邻。在绿杨掩映的骑马走在城隅的路上,应当迎着西风思念故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张晦夫去沂州任长史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对友人的前途寄予了期望。首联通过回忆过去送别时的情景,引出了时间的流逝,十年已过,情谊依然深厚。颔联则提到了稷下和河间这两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期望沂州也能在文化方面有所发展,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颈联描述了友人在沂州的生活,既会勤奋学习,也会与乡邻友好相处。尾联则以景结情,在绿杨、西风的映衬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融入其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