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时敏之长沙

· 顾清
犹记蓝袍拂暗尘,诗成二十九回春。 年催绿鬓看俱老,身有青衫不当贫。 宣室久虚前席地,草亭还有著书人。 荆吴风物皆相似,莫为思乡咏白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蓝袍:蓝色的袍子,在古代多为文人或低级官员所穿。
  • 暗尘:飞扬未落的尘土。
  • 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指代年轻人。
  • 青衫:古时学子所穿之服,也借指学子、书生;也泛指官职卑微。
  • 宣室:古代宫殿名,这里借用其典故,指皇帝接见臣子之处。
  • 著书人:这里指陆时敏,暗示他有著书立说的才华。
  • 荆吴:荆州和吴地,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白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古时常被文人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翻译

还记得你身着蓝袍拂去那暗沉的尘土,诗成之时,已过了二十九个春秋。岁月催促着,我们的乌发看着都渐渐变老,身穿着青衫,也不该认为自己贫穷。皇帝接见臣子的地方长久以来空着那前面的席位,草亭中依然有著书立说之人(指陆时敏)。荆州和吴地的风土人情都颇为相似,不要因为思乡而吟咏那白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为送陆时敏去长沙而作。首联通过回忆过去,点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显示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颔联则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身份地位的一种超脱的看法,认为即使官职卑微,也不应自卑。颈联借用宣室的典故,暗示朝廷可能缺乏真正的人才,而陆时敏虽身处草亭,却有着著书的才华。尾联则是对陆时敏的劝慰,告诉他荆吴两地风物相似,不必过于思乡。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鼓励,又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