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遣三儿奠李文正公墓时上疏乞归未报

· 顾清
三年不拜先生墓,一滴尤伤此日心。 古道曲村犹历历,旧松新桧想森森。 周旋未敢遗言坠,阅历空嗟往迹深。 愿乞明灵表衷素,早教藜葛返初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iàn):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
  • :更加。
  • 历历:清楚可数。
  • (guì):常绿乔木,木材桃红色,有香气,可作建筑材料。
  • 周旋:这里指应酬、交往。
  • (yí)言:死者生前留下来的话。
  • (jiē):叹息。
  • 明灵:圣明神灵。
  • 衷素:内心真情。
  • (lí)葛:藜和葛,泛指野生植物。
  • 初林:指最初的山林,这里喻指归隐之处。

翻译

已经三年没有拜谒先生的墓地了,在这清明时节未能获准归乡祭奠,内心更加忧伤。古老的道路和弯曲的村庄仍然清晰可见,旧时的松树和新栽的桧树想必也是郁郁葱葱。不敢让先生的遗言失传,只是感叹经历种种过往,痕迹愈发深刻。希望祈求圣明的神灵表明我内心的真情,早日让我能像采食藜葛的隐者一样,回归最初的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顾清在清明日派遣三个儿子去祭奠李文正公的墓时所作,表达了他未能亲自前往祭奠的遗憾和对归乡的渴望。诗的首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三年不拜”和“一滴尤伤”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和内心的痛苦。颔联通过对古道、曲村、旧松、新桧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深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颈联则强调了诗人对李文正公遗言的重视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神灵能理解他的心愿,让他早日归乡归隐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