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元日和未斋立春有感

· 顾清
馀寒弩力尽千钧,晴日箫声已弄春。 即有落英粘舞袖,未须啼鸟劝游人。 江东父老谈张翰,谷口风烟望子真。 试向钗梁看綵胜,一番攒剪一番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弩力(nǔ lì):尽力,努力。
  • 箫声:指春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音,似箫声。
  • 落英:落花。
  • 舞袖:指游人的衣袖。
  • 啼鸟:鸣叫的鸟。
  • 江东父老:指故乡的长辈或前辈。
  • 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便辞官归乡。这里借指思乡之情。
  • 谷口风烟:山谷口的风和烟,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子真:郑朴的字,隐士。此处表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钗梁:钗的主干部分。
  • 綵胜(cǎi shèng):即彩胜,古代立春日用五色纸或绢剪制成小旌旗或人形、花朵等饰物,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以庆祝春日来临。

翻译

残余的寒冷尽力施展出千钧之力,晴朗的日子里春风吹动似箫声,已经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即便有落花粘在游人的衣袖上,也不需要啼鸟来劝诱游人赏春。 江东的父老们谈论着张翰的思乡之情,在谷口的风烟中盼望能像子真那样隐居。 试着向妇女的钗梁上观看彩胜,一番攒聚裁剪就又是一番新的模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一些情感。诗的首联通过描写余寒的余力和晴日的箫声,展现了春天的悄然到来。颔联以落英和啼鸟为意象,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不需要外界的过多催促,人们自然会感受到春天的美好。颈联则借用江东父老谈张翰和谷口风烟望子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写妇女们制作和佩戴彩胜的情景,体现了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传达出了作者在立春时节的复杂情感。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