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至海图为太常杨典簿题

· 顾清
百川起西北,浩浩东南驰。东驰日夜不一息,共指沧溟同所归。 昆崙与蓬丘,相望万里何崔嵬。泯然一气交灌注,馀波直浸扶桑枝。 扶桑晓日流虹光,正照君家清平逸老之高堂。堂前嘉树俨成行,红兰紫蕙共芬芳。 十年京国劳梦寐,一日海上尘襟凉。翻思年少驰骋日,却似川流初滥觞。 川流学海竟到海,君意更比川流长。百年才半未为老,浮天浴日何可量。 劝君一卮,祝君寿康。蓬莱清浅我不见,海筹十屋毕竟成荒唐。 但愿清平老人百岁长无事,与君终日击壤歌康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川:江河湖泽的总称。
  • 沧溟(cāng míng):大海。
  • 昆崙:昆仑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
  • 蓬丘: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 崔嵬(cuī wéi):高大雄伟的样子。
  • 泯然:完全融合的样子。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太阳从这里升起。
  • 滥觞(làn shāng):本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 海筹:记载海中神仙故事的书籍。此处指长生不老的传说。

翻译

众多河流从西北兴起,浩浩荡荡向东南奔流。它们不停地向东奔去,日夜不息,最终都指向苍茫的大海,那是它们共同的归宿。 昆仑山和蓬莱山,相隔万里,是何等的高大雄伟。众多河流汇聚在一起,融为一体,其馀波一直浸润到扶桑树枝上。 扶桑树上的晓日散发着彩虹般的光芒,正好照在您家那平静安宁、闲适养老的高堂上。堂前美好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红兰紫蕙共同散发着芬芳。 在京城的十年,让人在睡梦中都感到劳累,而来到这海上,一天之内就觉得尘世的烦扰都消散了。回想年轻时纵马驰骋的日子,却好似河流刚刚起源时的那一点点细流。 河流不断地流淌,最终都汇聚到大海,您的意志比那河流更加长远。人生百年,才过了一半,并不算老,未来的成就如在天空中遨游、在日光下沐浴般不可估量。 劝您喝一杯酒,祝您健康长寿。蓬莱仙山的传说缥缈难寻,那些记载海中神仙的故事毕竟是荒唐的。 只愿清平的老人能百岁安康,没有烦扰之事,我与您能整日在这康庄大道上唱着击壤歌。

赏析

这首诗以百川东流入海为喻,表达了对杨典簿的祝福。诗的开头描绘了百川奔腾向海的壮观景象,象征着生命的不息和追求的坚定。接着描述了杨典簿家的美好景象,以及他在京城的劳顿和在海上的释然。然后通过对比年轻时的经历和百川入海的过程,强调了杨典簿的意志和潜力。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杨典簿长寿安康的祝愿,同时也对虚无的神仙传说表示了质疑,强调了现实生活的美好和平静。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

顾清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