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星北参戎之高凉因怀高文斗喻耕三

世雄廉正擢应频,三十登坛识冠军。 铜柱弯弓无杀气,东瓯横海有功勋。 心存仁术悬神剑,道慕金仙爱白云。 杯酒玉堂多友兴,磬声忆我独离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uó):提拔,提升。
  • 登坛:登上坛场。古时帝王即位、祭祀、会盟、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后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 铜柱:原指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在交趾立铜柱以表汉界。后借指边界。
  • 东瓯:古族名,在今浙江省南部。亦为地区名,指今浙江省温州一带。
  • 金仙:指佛。

翻译

潘星北为人刚正廉洁,应该会频繁地被提拔,三十岁登上坛场就显示出冠军之姿。 在边疆如立铜柱般威风凛凛弯弓御敌却无凶恶之气,在东瓯一带横海作战建立了功勋。 心中存有仁爱之术如高悬的神剑,对道义的追求使他向往佛的境界喜爱白云的自在。 在玉堂之上饮酒有众多朋友助兴,钟声响起让我想起自己独自离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潘星北去高凉时,因怀念高文斗、喻耕三而作。诗中先赞扬了潘星北的品德和才能,称他廉正且有军事才能,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接着描述了他的心怀仁慈和对道义的追求。最后通过对比自己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分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既表现了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又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 1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