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刘基
雨过百花尽,绿叶自成帷。翛然惊破残梦,何许一黄鹂。独上高楼凝望,不见阳春去处,惟见草离离。且喜画梁燕,还傍旧巢归。 理纨扇,清竹簟,试单衣。莫思身外闲事,有酒便须挥。蝼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坐久暮天碧,月在绿杨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翛然:忽然,突然。
  • 何许:何处。
  • 黄鹂:一种鸟,即黄莺。
  • 离离:茂盛的样子。
  • 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
  • 竹簟:竹席。
  •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微小的生物,常用来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 竹帛: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简和丝绸,比喻史册。

翻译

雨停后,百花凋零,绿叶自然形成帷幕。突然间,一只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残梦。我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却找不到春天的去向,只看到茂盛的草地。我庆幸画梁上的燕子,还能依偎在旧巢中归来。

整理好纨扇,躺在清凉的竹席上,试穿单衣。不要去想身外那些闲事,有酒就应该畅饮。无论是蝼蚁还是王侯,最终都会消逝,何必在乎名字是否被记载在史册上,留给后人猜测。坐得久了,暮色中的天空变得碧蓝,月亮挂在绿杨树枝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后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雨过百花尽”和“绿叶自成帷”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万物更替的哲理。诗中“独上高楼凝望”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而“有酒便须挥”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最后,“坐久暮天碧,月在绿杨枝”以宁静的夜景作为结尾,传达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