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竺西和尚题溪山茅屋图

· 刘基
青山十亩馀,茅屋数间足。 高树结浮烟,脩篁茂深绿。 孤松无邻舍,生理不拘束。 开田种禾稻,间以黍与粟。 中岁幸西成,青黄被溪曲。 凫鹥与鸿雁,亦各得所欲。 清秋霁凉雨,涧底石如玉。 野老时见过,杯酒聊与属。 但愿官长廉,吏卒莫我毒。 耕稼纳王租,世世还相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竺西和尚:指住在竺西的和尚,竺西可能是一个地名。
  • 脩篁:高大的竹子。
  • 生理:生活的方式或状态。
  • 西成:指秋季的收成。
  • 凫鹥:野鸭和鸥鸟。
  • 鸿雁:大雁。
  • :雨后天晴。
  • 野老:村中的老人。
  • :拜访。
  • :同“嘱”,指交谈。
  • 官长:地方官员。
  • 吏卒:官府的差役。
  • :害,指压迫或骚扰。
  • 纳王租:缴纳国家的税收。
  • 相续:连续不断。

翻译

青山环绕着十亩土地,几间茅屋足矣。高大的树木上缠绕着轻烟,竹林茂密,绿意盎然。孤独的松树没有邻居,生活自由自在。开垦田地种植稻谷,间或种些黍子和粟米。庆幸中年有好的收成,青黄的谷物覆盖了溪流两岸。野鸭和鸥鸟,大雁也都各自满足。清秋雨后天晴,涧底的石头洁白如玉。村中的老人偶尔来访,我们举杯交谈。只愿地方官员清廉,差役们不要来骚扰我。耕种收获,缴纳国家的税收,这样的生活世代相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青山、茅屋、高树、竹林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孤松无邻舍,生理不拘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末尾对官员清廉和差役不扰的期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谐与正义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