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光夜入越

· 邝露
访雪初从剡曲还,送君花发向庾关。 回鸾旧逼秦斯篆,翔鹤仍归谢傅山。 九辩逢秋悲放屈,五君怀古壮离颜。 会稽孤月悬相待,庑下风流说此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剡(shàn)曲:指剡县的溪流,这里指代剡地的美景。
  • 庾(yǔ)关:在今江西省大余县南,为古代通往岭南的要道。
  • 回鸾:本指古代舞曲名,这里指舞姿优美如回鸾。
  • 秦斯篆:秦代李斯所创的篆书。
  • 翔鹤:自由飞翔的仙鹤,喻指高雅之士。
  • 谢傅山:指东晋谢安隐居的东山,借指隐士的居处。
  • 九辩:战国时楚国宋玉所作的辞赋,开头即有悲秋之语。
  • 放屈:指被放逐的屈原。
  • 五君:指魏晋时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五人皆不拘礼法,人称“竹林七贤”,后因山涛入仕,故改称为“竹林五贤”。

翻译

朱光去剡地赏雪后刚刚返回,我在他出发去庾关时为他送行,此时春花绽放。他那优美的舞姿犹如秦朝李斯的篆书般刚劲有力,他的高雅之态如同飞回谢安隐居的东山的仙鹤。面对秋天,想起宋玉《九辩》中悲秋的情感,不禁为被放逐的屈原而悲伤;想起竹林五贤的故事,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使离别的神色也变得壮烈。会稽山上的孤月高悬,似乎在那里等待着他,在这屋廊之下谈论着此处的风流佳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邝露为送别朱光入越而作。诗中用剡曲的雪、庾关的花发等景象,烘托出离别的氛围。通过对朱光舞姿如回鸾、气质似翔鹤的描写,展现了他的高雅风姿。诗人借宋玉悲秋、屈原被放、五君怀古等典故,表达了离别的悲伤以及对历史风流人物的追思,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最后以会稽孤月相待的想象,寓意着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深情。

邝露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原名瑞露,字湛若。诸生。历游广西、江苏、浙江间,在桂遍历诸土司辖地,悉知其山川风土。唐王立于福州,官中书舍人。永历中,以荐入翰林。清兵破广州,抱古琴绝食死。工诗善书,有《赤雅》、《峤雅》等。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