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草堂为刺史赵修甫赋

谁从天外羡鸿冥,浪迹湖边一草亭。 风月自邀携鹤舫,行藏惟检种鱼经。 省知朱绂非长物,肯待青山更勒铭。 邻并况怜徐孺子,不妨重有少微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冥:指高飞难见的大雁,喻避世之士。“冥”,读作“míng”。
  • 浪迹: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 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 :约请。
  • 携鹤舫:乘有仙鹤的船,这里指代一种自在的生活方式。
  •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
  • 鱼经:有关养鱼的书籍。
  • 省知:明白,知道。
  •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这里指官职。
  • 长物:多余的东西。
  • 勒铭:镌刻铭文。
  • 邻并:邻居。
  • 徐孺子:东汉时期的高士,此处借指有才华的隐士。
  • 少微星:喻指处士、隐士。

翻译

是谁从天边羡慕那避世的大雁呢?在湖边随意漫游,有一座草亭立于此地。美好的景色自己去邀约,乘着携鹤的船舫,行为举止只依据养鱼的经书。明白了官职并非是值得长久拥有的东西,怎会期待在青山上镌刻自己的名字呢?邻居况且怜爱如徐孺子一般的人才,不妨多有一些隐士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边草亭的主人赵修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对闲适自在、淡泊名利的生活的向往。诗的首联通过“鸿冥”一词,引出了一种避世的氛围,描述了赵修甫在湖边草亭的浪迹生活。颔联写他享受自然风月,依据养鱼经生活,体现出他的自在惬意。颈联中诗人认为官职并非长久重要之物,不追求功名的铭刻,进一步强调了淡泊名利的态度。尾联以邻居对隐士的怜爱,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认同和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幽,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