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公实燕台感秋

桑乾千折抱燕台,岂谓天骄饮马来。 兵气旋销乌鸟乐,阵云初散鼓鼙哀。 一时猛将多蝉冕,三黜儒生尚草莱。 卧病衡门秋又晚,几时东阁待重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台:指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延揽天下人才。
  • 桑乾:桑干河,永定河的上游,在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北部。
  • 天骄:原指匈奴,此处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骄”读音:jiāo)
  • 乌鸟:乌鸦,古人认为乌鸦反哺,象征孝道,此处以乌鸟的欢乐暗示社会的安宁。
  •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此处代指战争。
  • 蝉冕:汉代侍从官所戴的冠饰,后泛指高官。
  • (chù):降职或罢免。
  • 草莱:杂草丛生的地方,此处指平民百姓。

翻译

桑干河千回百转环绕着燕台,怎能想到北方的少数民族会骑马前来侵扰。 战争的气氛渐渐消散,乌鸦也变得欢乐起来,战争的阴云刚刚散开,战鼓和鼙鼓的声音也显得悲哀。 一时间勇猛的将领大多获得高官厚禄,而多次遭受贬谪的儒生仍然处于平民百姓之中。 我因病躺在衡门家中,此时已经是深秋时节,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开启东阁,让我再次得到重用呢?

赏析

这首诗以燕台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无奈。首联通过描绘桑干河环绕燕台的景象,引出对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担忧。颔联则描写了战争气氛的消散和战争带来的悲哀,以乌鸟的乐和鼓鼙的哀形成对比,凸显出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颈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猛将得高官,而儒生却不受重用。尾联表达了作者自己卧病在床,渴望能有机会重新得到赏识和任用的心情。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质朴,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思考。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