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黄明府六十一

三径归来际盛时,长生仙箓此初披。 尊前起舞多琼树,林下徵歌半紫芝。 蕉鹿休论循史传,柴桑常赴野人期。 五羊城下春如海,遥指蓬莱问楫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ù):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
  • 琼树:本指仙树,这里比喻美好的人物。
  • 徵歌:谓征招歌伎。
  • 紫芝:一种真菌,古人认为是仙草。
  • 蕉鹿:《列子·周穆王》中说,郑人有在野外砍柴的,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鹿藏在一个干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忘了藏鹿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用以比喻得失无常,恍若梦幻。
  • 循史: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
  • 柴桑: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这里指陶渊明的故乡,代指隐士的居所。
  • 野人:这里指村野之人,即平民百姓。
  • 五羊:传说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执六穗秬(jù)而至,故广州别称五羊城。
  • 楫师:船工。

翻译

当辞官归隐之时,正逢盛世。长生的仙箓在此初次披阅。 在酒樽前起舞的大多是美好之人,在山林下征招歌伎,有半数如紫芝般的仙草。 不要去论说得失无常如蕉鹿的典故,常常前往柴桑像隐士一般生活,与村野之人相约。 五羊城下春天如大海般广阔,遥指蓬莱询问船工。

赏析

这首诗是为黄明府六十一岁生日而作。诗中先写黄明府归隐时正值盛世,初披仙箓,暗示其生活的美好与安宁。接着通过“尊前起舞”“林下徵歌”的描写,展现出黄明府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他周围的美好景象。“蕉鹿休论”“柴桑常赴”则表达了对黄明府淡泊得失、追求隐逸生活的赞美。最后两句以五羊城下的春景和遥问蓬莱楫师作结,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想象空间,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典恰当,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黄明府的祝福和敬仰之情。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