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占断雕栏只一株。春风费尽几工夫。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 娇欲语,巧相扶。不妨老干自扶疏。恰如翠幕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拼音

所属合集

#牡丹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骊歌一叠》等。双调,五十五字,平韵。或说调名取自唐·郑宾光「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然唐、五代词中无此调。调始见于宋代宋子京之作。 祝良显:名籍事历未详。 占断:卽佔尽。 「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句:唐·李浚《松窗杂录》:「大和、开成中,有程脩己者,以善画得进谒。脩己始以孝廉召入籍,故上不甚以画者流视之。会春暮内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杨妃方恃恩宠,上笑谓贤妃曰:『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酒未苏,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醉未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占断:全部占有,占尽。有独占之意。
  • 天香:本指花香,这里指牡丹的香气。出自唐代李正封《赏牡丹》“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后多用以称牡丹。
  • 国色:旧指容貌极美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牡丹姿色出众。
  • 扶疏:形容枝叶繁茂纷披的样子 。

翻译

单单这一株牡丹,就独占了雕花的栏杆。春风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来精心装扮它。夜晚,牡丹的香气染上衣服,那香味久久不散,仿佛衣服都还是湿润的;清晨时分,这娇艳的牡丹犹如喝醉酒的美人尚未苏醒,尽显国色天香。

花中的牡丹娇俏得宛如要开口说话,其形态优美,相互依偎。即便枝干显得有些苍老,但枝叶仍旧繁茂纷披。这牡丹盛开的美景,恰似在华美的高堂之上,翠色的帷幕展开,一幅百子嬉戏于红衫之间的美妙图画呈现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良显家一株极为艳丽的牡丹,展现出作者对牡丹的惊叹与赞美之情。词的上阕,开篇“占断雕栏只一株”便点出这株牡丹的非凡地位,独自占据雕栏,突显其珍贵与引人注目。“春风费尽几工夫”,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风以人力的投入,说明大自然精心呵护这株牡丹。“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化用前人诗句,从嗅觉和视觉两方面,生动写出牡丹香气馥郁、姿态娇艳的迷人特质,宛如一位绝代佳人。下阕着力刻画牡丹姿态,以拟人的手法,写牡丹“娇欲语,巧相扶”,充满动态美和情趣美,将牡丹盛开的画面展现得活灵活现。“不妨老干自扶疏”,从整体着眼,即使枝干已老,却自有一份繁茂的韵味。最后将盛开的牡丹比作在翠幕高堂中展出的红衫百子图,以繁华热闹的场景比喻,为牡丹增添了富贵吉祥之感,令人感受到这株牡丹蓬勃的生命力与盛大之美。全词辞藻瑰丽,状物细腻,饱含了作者对牡丹之美的由衷赞赏。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