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平若乃弟

剡水悠悠一棹过,芬蒸兰味谱情多。 季方高况星垂座,伯玉馀风雅入歌。 无奈倦游惊岁月,遂令离恨动烟波。 归家若问浮尘迹,已傍渔矶理钓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剡水:指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古代文人常游之地。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空间遥远。
  • :船桨,这里代指船。
  • 芬蒸:香气四溢。
  • 兰味:兰花的香气,比喻高洁的品格。
  • 谱情多:记录了许多情感。
  • 季方:指季札,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贤德著称。
  • 高况:高尚的情操。
  • 星垂座:比喻季方的德行如星辰般照耀。
  • 伯玉:指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以琴艺高超著称。
  • 馀风:遗留下来的风范。
  • 雅入歌:指伯牙的琴声优雅,足以入诗入歌。
  • 倦游:厌倦了游历。
  • 浮尘迹:指漂泊不定的生活痕迹。
  • 渔矶:钓鱼时坐的石头。
  • 理钓蓑:整理钓鱼时穿的蓑衣,指准备过隐居生活。

翻译

剡溪的水悠悠流淌,一叶小舟轻轻划过,空气中弥漫着兰花的香气,记录了无数的情感故事。季方的德行高尚,如同星辰照耀在座,伯牙的琴声优雅,其风范足以被歌颂。无奈厌倦了游历,感叹岁月匆匆,离别的恨意随着烟波荡漾。回到家中,若问起漂泊的往事,我已经依傍在钓鱼的石头旁,整理起蓑衣,准备过上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剡溪的景色和兰花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生活的回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季方和伯牙的典故,赞美了高尚的品德和优雅的艺术,同时也透露出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诗,诗人以整理钓蓑的形象,预示了自己即将开始的新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情感。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