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人祝寿

阮水流涓涓,高僧三笑前。 菩提空是色,檐卜静馀妍。 不悟心悬镜,那知舌生莲。 小年何足问,憩意也中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阮水:指清澈的溪水。
  • 涓涓:形容水流细小、缓慢。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三笑:佛教故事中的典故,指慧可、道信、弘忍三位高僧在庐山相遇时的三次大笑,象征着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超脱。
  •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的境界。
  • 空是色: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指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空无自性的。
  • 檐卜:即栀子花,常用来比喻清净无染。
  • 静馀妍:静谧中显露出美丽。
  • 心悬镜:比喻心境清明如镜。
  • 舌生莲:比喻能言善辩,或指佛法精深,能使人开悟。
  • 小年:指短暂的人生。
  • 憩意:指休息时的意境或心境。
  • 中边:指中心和边缘,这里比喻深入和浅出。

翻译

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在高僧三笑的场景前。 觉悟的境界虽空却显现为色,栀子花在静谧中更显美丽。 心境如镜般清明,却不知如何觉悟,舌灿莲花却不知其深意。 短暂的人生何足挂齿,休息时的意境也深入浅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高僧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诗中“阮水流涓涓”与“高僧三笑前”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暗示了高僧的超脱。后句通过对“菩提”和“檐卜”的描写,进一步以佛教的视角来审视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空与色、静与妍的深刻理解。结尾处对“小年”和“憩意”的提及,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心境深远的思考。

黄公辅

明广东新会人,字振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御史,忤魏忠贤去官。后迁江西参政,分守宝庆,有政绩。 ► 5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