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香堂

· 张羽
粲粲岁寒花,幽香静中起。 人皆待三嗅,子独受以耳。 辑彼琼瑶白,长谣自为喜。 声中岂无香,闻觉无异理。 更愿息声尘,色香同一委。 无闻亦无听,冥然混沌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粲粲 (càn càn):形容光彩夺目,这里指花朵鲜艳。
  • 三嗅 (sān xiù):多次闻,指人们通常用鼻子闻花香。
  • 受以耳 (shòu yǐ ěr):用耳朵感受,这里指诗人用听觉感受花香。
  • 辑彼琼瑶白 (jí bǐ qióng yáo bái):辑,收集;琼瑶,美玉,比喻美好的事物;白,指白色的花。这里指诗人收集并欣赏白色的花朵。
  • 长谣 (cháng yáo):长歌,这里指诗人自得其乐地吟咏。
  • 声尘 (shēng chén):声音的尘埃,比喻声音的干扰。
  • 冥然 (míng rán):深沉的样子。
  • 混沌 (hùn dùn):原指宇宙形成前的模糊状态,这里指心境的宁静与纯净。

翻译

鲜艳夺目的寒冬之花,在静谧中散发出幽香。 人们都等待着多次闻香,而你却用耳朵去感受。 收集那些如美玉般洁白的花朵,长歌自得其乐。 声音中难道没有香气吗?在听觉中感受并无不同。 更希望消除声音的干扰,让色与香融为一体。 不再听到也不再听见,沉浸在深沉的宁静之中,回归到混沌的初始状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人们通常用鼻子闻花香与诗人用耳朵感受花香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感官体验的独特见解。诗人认为,声音中也能感受到香气,通过听觉也能体验到花的美妙。诗中“辑彼琼瑶白,长谣自为喜”展现了诗人对白色花朵的喜爱及自得其乐的心境。最后,诗人希望达到一种无闻无听的冥然状态,回归到心境的宁静与纯净,体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