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 张诩
火龙精幻出金丹,大如鸡卵小粉团。色如十八学士醉后颜,味比细柳将军烈不酸。 佳名别号十七种,五月凉风满树殷。美人素手一擘破,恰如水晶落金盘。 翻思一骑红尘里,七日涪州来禁地。杨妃半醉沉香亭,粲然一笑启玉齿。 梁侯称柿张公梨,世间百果安及之。珍羞不及宗庙荐,至味徒为凡口滋。 卢橘杨梅三舍避,妖桃郁李翻见弃。根移瀛海岂侧生,种向炎荒非得地。 九龄一赋倡绝和,从此芳名遐迩播。子瞻平生知味人,南来日啖三百颗。 贤才遭际自有时,请看岭南荔枝果。
拼音

所属合集

#荔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火龙精:指荔枝的红色外壳,如同火焰般鲜艳。
  • 金丹:比喻荔枝的果实,色泽金黄。
  • 鸡卵:鸡蛋。
  • 粉团:小巧的粉红色团子,形容荔枝的小型品种。
  • 十八学士:指唐代十八位文才出众的学者,这里形容荔枝色泽如他们醉后的脸色。
  • 细柳将军:可能指某位性格刚烈的将军,比喻荔枝的味道强烈而不酸。
  • 擘破:用手掰开。
  • 水晶:比喻荔枝果肉的透明和晶莹。
  • 金盘:贵重的盘子,形容盛放荔枝的器皿。
  • 一骑红尘:形容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典故出自杨贵妃的故事。
  • 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古代荔枝产地之一。
  • 杨妃:杨贵妃,唐代美女,以嗜食荔枝著称。
  • 沉香亭:唐代宫廷中的亭子,杨贵妃常在此处。
  • 粲然:形容笑容灿烂。
  • 玉齿:洁白的牙齿。
  • 梁侯称柿:梁侯称赞柿子,这里用来对比荔枝的美味。
  • 张公梨:可能指某位张姓官员称赞的梨,同样用来对比荔枝。
  • 珍羞:珍贵的食物。
  • 宗庙荐:在宗庙中供奉,表示尊贵。
  • 至味:极致的美味。
  • 凡口滋:普通人的口味。
  • 卢橘:某种橘子。
  • 杨梅:一种水果。
  • 三舍避:退避三舍,表示其他水果不及荔枝。
  • 妖桃郁李:艳丽的桃子和李子。
  • 瀛海:大海,比喻遥远的地方。
  • 侧生:偏僻的地方生长。
  • 炎荒:炎热的荒地,指荔枝生长的环境。
  • 九龄一赋:指唐代张九龄所作的《荔枝赋》,赞美荔枝。
  • 遐迩播:远近闻名。
  • 子瞻:苏轼的字,宋代文学家,曾被贬至岭南。
  • 南来日啖三百颗:形容苏轼在岭南时每日食用大量荔枝。
  • 贤才遭际:有才能的人遭遇的时机。

翻译

荔枝,如同火龙精幻化出的金丹,大的像鸡蛋,小的像粉红色的小团子。色泽如同唐代十八位文才出众的学者醉后的脸色,味道比性格刚烈的细柳将军还要强烈而不酸。

它有十七个别名,五月的凉风吹过,满树的荔枝红得发紫。美人用纤细的手轻轻掰开,就像水晶落入金盘。

想起那快马加鞭,尘土飞扬,七天内从涪州运来的荔枝,到了禁地。杨贵妃半醉在沉香亭,笑容灿烂,露出洁白的牙齿。

梁侯称赞柿子,张公称赞梨,但世间百果哪能比得上荔枝。虽然珍贵不及在宗庙中供奉,但它的美味只为普通人的口味增添滋味。

卢橘和杨梅都要退避三舍,艳丽的桃子和李子反而被遗弃。荔枝的根移植到遥远的大海,难道是在偏僻的地方生长吗?种在炎热的荒地,难道不是得天独厚吗?

张九龄的一篇《荔枝赋》唱和绝伦,从此荔枝的芳名远近闻名。苏轼一生懂得品味,南来时每天吃三百颗荔枝。

有才能的人遭遇的时机自有定数,请看岭南的荔枝果。

赏析

这首作品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荔枝的色泽、味道和名声。通过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的引用,如杨贵妃的故事和苏轼的诗句,增强了荔枝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诗中不仅赞美了荔枝的美味,还隐喻了贤才的遭遇和时机,表达了对荔枝这一岭南特产的深厚情感。

张诩

明广东南海人,字廷实,号东所。师事陈献章。成化二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丁忧后,隐居不仕,累荐不起。正德中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谒孝陵而归。其学以自然为宗,求“忘己”、“无欲”,即心观妙,以揆圣人之用。有《白沙遗言纂要》、《南海杂咏》、《东所文集》。 ► 3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