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二尹李潜崖九皋黄门迓予沈渎同登茅山作二绝奉览兼示同游诸生

风涛风涛难重陈,挥杯只合与论文。 若为七子忘诗赋,倚杖茅山共看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坛: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 二尹:古代官职名,指县令的副手。
  • 李潜崖九皋: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官员。
  • 黄门:古代官职名,指宦官,也泛指宫门。
  • :迎接。
  • 沈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地点。
  • 茅山:山名,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 七子:指七位文人或学者,具体指谁不详。
  • 诗赋:古代文学体裁,指诗歌和赋文。
  • 倚杖:拄着拐杖。

翻译

风浪啊风浪,难以再次陈述,我们举杯只适合讨论文学。 如果为了七位文人而忘记了诗歌和赋文,我们就拄着拐杖,在茅山上一起观赏云彩。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在茅山相聚时的闲适心情和对文学的热爱。诗中“风涛风涛难重陈”一句,既可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可能是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后两句则展现了他们忘却世俗,专注于文学和自然美景的雅致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