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浮梁戴布政母恭人

· 韩雍
懿德徽音世范模,忽捐荣养入蓬壶。 八旬四岁古稀有,七子廿孙今更无。 返哺空闻啼宰木,伤心不忍致生刍。 牛眠冈上埋朱翟,一道龙光夜月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懿德(yì dé):美德。
  • 徽音(huī yīn):德音,指美好的声誉。
  • 世范模:世人的典范榜样。
  • 荣养:指子女尽孝奉养父母。
  • 蓬壶:传说中的仙境,此处指去世。
  • 古稀有:指七十岁以上的高龄,诗中“八旬四岁”应指八十四岁。
  • 七子廿孙:七个儿子二十个孙子。
  • 返哺:指鸟雏长大,衔食哺其母。后用以比喻报答亲恩。
  • 宰木:坟墓上的树木。
  • 生刍(chú):原意是新割的草,后指吊祭的礼物。
  • 牛眠冈:指风水好的墓地。
  • 朱翟(zhū dí):红色的野鸡,这里可能指死者的服饰或陪葬品。
  • 龙光:指非凡的光辉。

翻译

这位有着美德和美好声誉的母亲,是世人的典范榜样。她突然离开了人世,前往仙境。她八十四岁的高龄实属罕见,七个儿子二十个孙子,如今却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关爱。想要报答亲恩,却只能空闻鸟儿在墓旁的树上啼叫;心中悲痛难忍,不忍献上吊祭的礼物。在那风水好的牛眠冈上埋葬着她,夜里的月光下,只有一道非凡的光辉孤独地闪耀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韩雍为挽戴布政的母亲恭人而作。诗中首先赞扬了死者的美德和她作为世人典范的形象。接着描述了她的高寿以及众多的子孙,强调了她的离去给家人带来的巨大悲痛。“返哺空闻啼宰木,伤心不忍致生刍”这两句,通过“返哺”和“生刍”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子女们想要报答亲恩却已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无奈。最后,诗人以“牛眠冈上埋朱翟,一道龙光夜月孤”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又神秘的氛围,表现了对死者的缅怀和哀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用典恰当,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死者的敬重和对生命的思考。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