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翰林言志
束发举明经,卓斝有遐志。
三献始见收,橐笔承明地。
坟典恣穷讨,曾靡簿书累。
况遘明盛时,芳轨俨然示。
运甓因惜阴,循墙恐或坠。
寂莫葆素心,沈冥晰真义。
雏雀宁高翔,乘风聊展翅。
章服亦云荣,组脩非其至。
三复先民言,毋令衾影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指代成童之年。(束发:shù fà)
- 卓斝(zhuó jiǎ):高远的志向。
- 明经: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掌握。
- 三献:多次进献。
- 橐笔(tuó bǐ):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
- 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坟:fén;典:diǎn)
- 恣(zì):尽情,放任。
- 穷讨:深入探究。
- 靡(mǐ):无,没有。
- 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
- 遘(gòu):相遇,遭遇。
- 芳轨:美好的轨范。
- 运甓(pì):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在广州无事,每天早晨搬运百块砖到屋外,傍晚又搬回屋内,借以磨炼意志,后人以“运甓”表示励志勤力。(甓:pì)
- 惜阴:珍惜光阴。
- 循墙:表示恭谨的样子。
- 寂莫:同“寂寞”,内心孤独。
- 葆素心:保持纯洁的本心。
- 沈冥:沉醉,沉迷。
- 晰(xī):明白,清楚。
- 雏雀:幼鸟,比喻年轻初出者。
- 章服:古代的礼服,以图文为等级标志的礼服。
- 组脩:指古代对教育工作者的酬金,这里引申为官职的待遇。(脩:xiū)
翻译
我在成童之年就考取明经,心怀高远的志向。多次进献才被收录,得以手持笔杆在朝堂任职。尽情深入探究古代典籍,不曾被文书簿册所累。何况遇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美好的典范已然昭示。我要像陶侃运甓那样珍惜光阴,谨小慎微唯恐有所失误。在寂寞中保持纯洁的本心,沉醉其中以明晰真正的义理。我如同幼雀,虽不敢期望高飞,但也愿趁着风势展翅一试。华丽的礼服诚然荣耀,然而官职的待遇并非我追求的极致。我反复思考古人的话语,不让自己的行为有愧于良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初入翰林院时表达自己志向的作品。诗的开头,作者回忆了自己年少时考取明经,展现出他的早慧和远大抱负。接着,描述了自己在翰林院的工作状态,能够尽情研究典籍,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为繁琐的文书工作所困扰,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作者认为自己身处盛世,有良好的榜样可学,体现了他对时代的积极认知。诗中运用陶侃运甓的典故,表达了他珍惜时光、努力进取的决心,以及谨言慎行的自我要求。作者在寂寞中坚守本心,追求真理,表现出他的精神追求。最后,作者表示虽然官职带来的荣耀令人向往,但他更看重的是内心的道德准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的志向和价值观,展现了一位有理想、有道德的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