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捣练:将生丝煮熟,用杵捣软,制成熟丝,以便缝制衣服。(捣:dǎo,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或捶打)
- 夜转频:夜晚频繁地进行捣练。
- 讵(jù):岂,怎。
- 双题:额头。
- 鸣机妇:操作织布机的妇女。
- 貂裘尚滞秦:借用苏秦的典故,指人在外地不得志,生活困顿。
翻译
是谁家在夜里频繁地捣练呢,却不知墙外有行人经过。 衣服制成了想要寄给何方的客人呢,衣带宽松,怎算得上合身。 洁白的手多次挥动,霜又落下,轻轻拂去额头上的灰尘,月亮似乎还与之亲近。 远远地想到这个夜晚织布的妇女,她是否会想到在外漂泊、生活困顿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柳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秋夜捣练的场景,通过对捣练者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思念和牵挂之情。诗中的“捣练”这一动作,不仅是实际的劳作,也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衣成欲寄何方客,带缓偷围讵称身”,表现了捣练者对衣服收件人的不确定以及对自身状况的一种无奈。“素手屡挥霜复落,双题轻拂月还亲”,通过对手和额头的描写,以及与霜和月的互动,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最后一句“遥思此夕鸣机妇,肯念貂裘尚滞秦”,则将思绪延伸到远方的织布妇女,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