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皇天

悲皇天之不余祐兮,祸先集于吾考。道清明而靡扬兮,德纯静而弗保。 谓仁者其克寿兮,曾奉训于尼宣。何今昔之刺谬兮,余曷已其涕涟。 余幼奉吾考以周旋兮,历艰难而靡倦。遽夺考以往兮,使我呼天而浩怨。 天乎何不恤兮,何辜乎考之人。考而可殒兮,殃愿代于余身。 余德凉而靡数兮,远不蹑考之什一。徒孤生以茕茕兮,腼吾颜而食是索。 民生有子以待老兮,余负之于末年。没余齿而犹悼兮,罪何解于皇天。 余闻杞人之烦忧兮,尝窃以为过计。仰余观而靡覆兮,怪天运之倏替。 萍飘飘而罔定兮,伤哉无父之子。人有身以待用兮,余今而可以死。 难而弗殉兮,病而弗扶。子兮如此兮,胡取乎藐尔之孤。 数往愆以自尤兮,非一言之可既。虽躯壳之倖存兮,魂已荡其如弃。 石可销泉可竭兮,终难泯乎斯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天:对天的尊称。(注:“皇”,读音“huáng”)
  • :保佑。(注:“祐”,读音“yòu”)
  • :对已去世的父亲的称呼。
  • 靡扬:不能宣扬。
  • 德纯静:品德纯正宁静。
  • 尼宣:指孔子,字仲尼,儒家宣扬的道德观念。
  • 刺谬:违背,荒谬。
  • :何,为什么。
  • :突然。
  • :怜悯,体恤。
  • :追随,赶上。
  • 什一:十分之一。
  •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注:“茕”,读音“qióng”)
  • :惭愧。
  • 民生有子以待老兮:人们生养子女是为了在年老时有所依靠。
  • :辜负。
  • 没余齿:直到年老。
  • :悲伤,悲痛。
  • 过计:过分忧虑。
  • 靡覆:没有庇护。
  • 倏替:突然变化。
  • 罔定:没有安定。

翻译

悲叹皇天不保佑我啊,灾祸先降临在我父亲身上。道德清明却不能宣扬,品德纯正宁静却不能保全。 说仁者能够长寿啊,我曾接受孔子宣扬的训诫。为何今昔如此违背荒谬啊,我为何已经泪流满面。 我幼年就跟随着父亲啊,历经艰难却从不疲倦。父亲突然离我而去啊,使我呼天喊地满心怨恨。 天啊为何不怜悯啊,父亲何罪之有呢。父亲如果可以殒命啊,我甘愿代他承受灾祸。 我的德行浅薄无法计数啊,远远比不上父亲的十分之一。我孤独地活着啊,惭愧地靠讨食生活。 人们养孩子为了年老有所依靠啊,我却在父亲晚年辜负了他。直到年老我仍在悲伤啊,我的罪过怎样才能向皇天解释。 我听说杞人有过多的忧愁啊,曾私下认为是过分忧虑。仰望天空却没有庇护啊,奇怪天命为何突然改变。 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啊,可悲啊我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人有身体是为了有所作为啊,我如今觉得可以去死了。 艰难时不能为父亲殉难啊,生病时不能扶持照顾他。孩子啊我如此无用啊,为何要留下我这渺小孤弱的人。 多次回顾过往的错误来责备自己啊,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虽然身体侥幸存活啊,灵魂却已经飘荡如同被抛弃。 石头可以销蚀泉水可以干涸啊,终究难以磨灭我的这个志向。

赏析

这首诗以悲痛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去世的哀伤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悔恨。诗中开篇悲叹皇天不佑,灾祸降临父亲身上,接着回忆自己与父亲的过往,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命运的不满。作者深感自己德行不足,辜负了父亲,内心充满愧疚。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抒情和感慨,如“天乎何不恤兮,何辜乎考之人”“余德凉而靡数兮,远不蹑考之什一”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痛苦和自责。同时,诗中也描绘了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对未来的迷茫,“萍飘飘而罔定兮,伤哉无父之子”“虽躯壳之倖存兮,魂已荡其如弃”等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深沉,是一首充满悲痛与忏悔的作品。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