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里天随寺

偶过白莲院,为寻绿鸭池。 僧开虫罥户,人到鸟惊枝。 斜日半庭雨,清风数卷诗。 空门住遗像,千载尔为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甫里:在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东南甪直镇。
  • 天随寺:原名白莲寺。
  • (juàn):悬挂。

翻译

偶然路过白莲院,去寻找那绿鸭池。 僧人打开虫网悬挂的门,人一到鸟儿惊飞树枝。 西斜的太阳照着半庭院的雨,清风吹动着几卷诗。 空寂的寺门里供奉着遗像,千年以来让人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天随寺的情景。首联交代了拜访的缘由是寻找绿鸭池,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逸致。颔联通过描写僧人开门和鸟儿惊飞的细节,展现出寺庙的宁静。颈联以斜日、雨、清风、诗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尾联则提到寺中的遗像,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和岁月的思考,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洁,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历史的感悟。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