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亲友赠别十九首

千古东山慕谢安,蓬蒿一径岂同看。 玄言并拟幽人宅,赤帜谁堪大将坛。 霜映万枫帆影度,斗连五夜剑光寒。 悠悠燕粤音书隔,期尔方弹贡禹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谢安早年曾隐居于此。这里用“东山”借指谢安,也可象征隐士的高逸生活。
  • 蓬蒿(péng hāo):野草。
  • 玄言: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玄理的言论或言谈。
  • 幽人:指幽居的人,隐士。
  • 赤帜:红旗。
  • 贡禹冠:这里用“贡禹冠”表示希望友人能取得功名,官运亨通。

翻译

自古以来人们都仰慕在东山隐居的谢安,那长满蓬蒿的小路怎能被同等看待。谈论玄理可与隐士的住所相比,谁能够胜任那大将所站的坛台呢。秋霜映照下,众多枫树中帆船的影子飘过,连续五个夜晚,战斗的剑光透着寒意。悠悠的燕粤之地,音信书信相互阻隔,期待着你能够成功,戴上象征功名的帽子。

赏析

这首诗以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开篇,表达了对高洁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玄言幽居与沙场征战的不同,以及追求功名利禄的期望。诗中“霜映万枫帆影度,斗连五夜剑光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战斗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肃杀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其未来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远方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诗既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