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江八景歌
望龙门,渺飞雪,皎若三山白云阙。仙人踏岩石,石上迹欲灭。
恍惚重楼珠幢夜腾结,北风吹沙江水裂。望西山,愁暮雨,青屏冥冥龙出舞。
真僧入定石卧虎,遥见绝壁中开露。祗树邅予游兮江之南,月皎皎兮浸汪涵。
素娥抱玉骑紫蟾,冯夷缩手不敢探,但见光采烂烂千丈摇虚潭。
招予舟兮石浦,春涛浩兮不可以渡。风轰铿兮雷怒,忽中流以回顾,闻阗阗之戍鼓。
宣华屹其云中,天鸡鸣兮咽霜钟。耿疏星之光曙,见十二之青峰。
复忽兮将夕,落景飞兮乱山赤。眺长洲兮汎珠湖,棹木兰兮拾明珠。
山有松柏兮水有芙蕖,高可樵兮深可渔。乐哉江南兮伊美人之所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龙门:一个地名。
- 渺飞雪:形容景象如同雪花飘舞般渺茫。
- 皎若:洁白好像。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 白云阙(què):白云缭绕的宫阙。
- 恍惚:仿佛,迷离。
- 重楼珠幢(chuáng):重重楼阁和珠饰的旗帜,形容华丽的景象。
- 出舞:出现并舞动。
- 真僧:真正的僧人。
- 入定:佛教术语,指僧人打坐进入禅定状态。
- 石卧虎:石头像卧着的老虎。
- 遥见:远远望见。
- 绝壁:陡峭的山壁。
- 中开露:从中间裂开而露出(景色)。
- 祗(zhī)树:佛教中的一种树木。
- 邅(zhān):难行不进的样子,这里指缓慢前行。
- 汪涵:水深广的样子。
- 素娥:指嫦娥。
- 紫蟾(chán):传说中的月中蟾蜍。
- 冯夷:神话中的水神。
- 阗阗(tián tián):形容鼓声响亮。
-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
- 宣华:可能指华丽的建筑或景象。
- 屹(yì):高耸的样子。
- 云中:云中间。
- 咽霜钟:形容钟声低沉。
翻译
远望龙门,景象渺茫如同飞雪飘舞,洁白好似海上仙山的白云宫阙。仙人曾踏上那岩石,石上的足迹似乎将要消失。 仿佛在夜晚,重重楼阁和珠饰的旗帜辉煌腾结,北风吹来,江水似乎要被吹裂。望向西山,为傍晚的雨发愁,青色的屏风幽暗,仿佛有龙出现飞舞。 真正的僧人入定如同石卧虎,远远望见绝壁从中裂开露出景色。我缓慢地在江南游览,江水之南,月光皎洁,沉浸在深深的水中。 嫦娥抱着玉骑着紫蟾,水神冯夷缩手不敢探取,只看见光芒灿烂,千丈光芒在虚潭中摇曳。 招呼我的船到石浦,春天的波涛浩荡,不能渡过。风声轰隆,雷声震怒,忽然在江中心回头看,听到响亮的戍鼓之声。 华丽的建筑高耸在云中,天鸡鸣叫,霜钟低沉。稀疏的星星闪耀着曙光,望见十二座青峰。 又忽然将要到傍晚,落日的景色飞逝,乱山一片赤红。眺望长洲和泛着珠光的湖,划着木兰舟去捡拾明珠。 山上有松柏,水中有荷花,山高可以砍柴,水深可以捕鱼。快乐的江南啊,是那美丽的人所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首《流江八景歌》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流江地区的多样景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形象的比喻,如“望龙门,渺飞雪,皎若三山白云阙”,将望龙门的景象描绘得神秘而美丽;“素娥抱玉骑紫蟾,冯夷缩手不敢探”,借助嫦娥、紫蟾、冯夷等神话形象,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宏大,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流江的山水、建筑、自然现象等,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江南地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乐哉江南兮伊美人之所居”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对江南的热爱,认为这里是美丽之人居住的美好地方。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
刘崧的其他作品
- 《 渔家乐题渔乐图为曾朝佐郎中赋 》 —— [ 明 ] 刘崧
- 《 夜宴王召南席上观黑厮旋舞胡瓶歌 》 —— [ 明 ] 刘崧
- 《 寄旷伯逵二首 》 —— [ 明 ] 刘崧
- 《 庭下牡丹盛开感赋二首忆徐吕二佥宪分巡未还 》 —— [ 明 ] 刘崧
- 《 和钟廷方韵赠其弟廷享南归 》 —— [ 明 ] 刘崧
- 《 虎逐狼 》 —— [ 明 ] 刘崧
- 《 送萧子所之九江谒刘太守楚奇 》 —— [ 明 ] 刘崧
- 《 和鹏举赴滁阳道中述怀见寄二首 》 —— [ 明 ] 刘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