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谣

东来渤澥浸扶桑,下见南溟接渺茫。潮平半拍中华岸,流远时通异域航。 十洲三岛知何在,兴雨腾云多变态。曾闻鞭石总成虚,复拟扬尘焉可待。 登高望远苦难超,百川并注归沃焦。忘机鸥鸟狎烟艇,遭睡骊龙弃纬萧。 有客三年居海上,大观饱目心神爽。倘可浮槎伴列仙,不然乘桴穷沆漭。 昔逢若士吾家子,蒙谷行游苍雾里。今应何处访安期,我欲从之隔弱水。 安得乘风生羽翰,飞越蓬壶周历金台玉阁三千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渤澥(bó xiè):渤海的古称。
  •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传说日出其下。后用来指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升起的地方。
  • 南溟:南方的大海。
  • 十洲三岛: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沃焦:传说中东海南部的一座山,海水流注其中,无增无减。
  • 纬萧:用蒿草编成的帘子。
  • 沆漭(hàng mǎng):水面辽阔无际的样子。

翻译

从东边来的渤海浸润着东方的扶桑之地,往下看南方的大海连接着苍茫浩渺。潮水半拍打着中华的海岸,水流远去时常常通向异域的航道。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十洲三岛不知在哪里,兴云作雨变化多端。曾听说用鞭子驱使石头的事终究是虚妄的,又想到扬起尘土的说法怎能期待。 登高望远难以超越,众多河流都注入那沃焦山。忘却机心的鸥鸟与烟雾中的小船亲昵,沉睡的骊龙抛弃了蒿草编成的帘子。 有位客人在海上居住了三年,尽情观赏使他心神情志都很舒畅。倘若可以乘坐木筏伴随众仙,不然就乘坐小筏在广阔的水面上漂流。 过去遇到我家的若士,在苍雾中游走于蒙谷之间。现在应该到何处去拜访安期生呢,我想要跟随他却被弱水阻隔。 怎能得到乘风飞起的羽翼,飞越蓬莱仙山,遍游周围三千里的金台玉阁。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宏大的意境,描绘了海上的奇妙景象和作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诗开篇通过描述渤海、扶桑、南溟等,展现出大海的广阔与神秘。接着提到十洲三岛的传说和一些神话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奇幻色彩。诗中还描绘了海上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如鸥鸟、骊龙等,使画面更加生动。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的追求,希望能够与仙人相伴,或者至少能够在这广阔的海上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