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浯溪别归祁门惜阴院三十四韵

· 卢宁
浯溪道人洁且脩,祁山未琢青环璆。手持道录湖海游,褒衣博带澄双眸。 不说羲轩与文周,洙泗濓洛俱浮沤。阳明倡道跨东瓯,良知独致树旌斿。 心性主张与动谋,知行齐举圣域优。南峻江门嘉会楼,心无忘助得千休。 新泉正派江汉流,石城遥访横扁舟。今贤岂不古圣侔,道本一致无薰莸。 要知博约浚源头,虞夏咨命垂鲁邹。请君祖述古尼丘,泰山沧海难比犹。 鞭农驾昊凌千秋,汗颜哀定走嬴刘。何闻董葛到韩欧,宿病元从寡欲瘳。 师心持志回万牛,照乘明珠肯暗投。君行把袂重绸缪,新都暇日辨龙虬。 惜阴院宇清以幽,何年建此追前脩。忧勤当是禹王俦,再来示我莫大猷。 听调天鼓帝乐御玄洲,那数穷檐委巷弹箜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浯溪:wú xī,在湖南省祁阳县西南。
  • :同“修”,美好。
  • :qiú,美玉。
  • 洙泗濓洛:洙水、泗水、濓水、洛水,这里代指儒家学说的发源地和重要流派。
  • 东瓯:ōu,古地名,在今浙江省南部。
  • 旌斿:jīng yóu,旗帜。
  • 薰莸:xūn yóu,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贤愚、好坏等。
  • 尼丘:ní qiū,山名,在山东曲阜县东南,这里代指孔子。
  • 绸缪:chóu móu,情意深厚。
  • :yóu,计划、谋划。

翻译

浯溪的道人洁净且美好,祁山还未雕琢如青色的美玉。他手持道录在湖海间游历,穿着宽袍大带,双眼清澈明亮。 他不谈论伏羲、轩辕和文王、周公,认为洙水、泗水、濓水、洛水所代表的儒家学说都如水上浮沤。王阳明在东瓯倡导理学,良知之学独树一帜,树立起旗帜。 心性的主张和行动的谋略,知与行共同施行,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在南峻江门的嘉会楼,心中没有忘记帮助他人,因而得以获得千般美好。 新泉的正统流派如江汉之水一样流淌,乘扁舟到石城远远地访问。如今的贤者难道不如古代的圣人吗?道的根本是一致的,没有善恶之分。 要知道广博简约需疏浚源头,虞舜、夏禹咨询天命的事迹流传于鲁国、邹国。请您遵循孔子的学说,泰山和沧海都难以与之相比。 鞭策农民,驾驭上苍,功绩凌驾千秋,使汗颜的周哀王、汉定帝、秦嬴子和汉刘季都望尘莫及。何必听说董仲舒、诸葛亮到韩愈、欧阳修,长期的疾病原本从减少欲望中就能痊愈。 以师心持志的力量能拉回万头牛,如照明车辆的明珠不会暗地投送。您出行时与我握手,情谊深厚,在新都闲暇的日子里辨别杰出的人才。 惜阴院环境清幽,不知是哪一年建立的,以追思前人的美德。忧虑勤勉应当如禹王一样,他再次到来会告诉我伟大的谋略。 倾听天帝调遣天鼓,演奏帝乐,前往玄洲,那比得上那些在穷困的屋檐和狭窄的街巷里弹箜篌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浯溪道人的游历和对道的追求为线索,表达了对儒家学说和良知之学的思考,强调了知行合一、博约浚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评价。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浯溪、祁山、洙泗濓洛、王阳明、虞夏、尼丘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道的敬仰和对人生的追求。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