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戍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
开岁新阳候,微雪初晴天。
空峒霭朝晖,石榻生寒烟。
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
閒同二三子,淩厉寻神山。
群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
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戍:此处指年份,具体年份不详。
- 开岁:指新年伊始。
- 新阳:指初春的阳光。
- 空峒:空旷的山洞。
- 霭:云雾。
- 石榻:石头上的座位或床铺。
- 危壑:险峻的沟壑。
- 尘寰:人世间。
- 淩厉:勇往直前。
- 神山:神话中的山,此处指风景秀丽的山。
- 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 真源:真正的源头或本质。
- 杳:深远,不可见。
- 憺忘:安然忘却。
翻译
新年伊始,初春阳光明媚,微雪后天空初晴。空旷的山洞中,朝霞映照,石榻上生出寒烟。独自穿越险峻的沟壑,千峰环绕,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二三好友一同勇往直前,探寻那神话中的山。群英荟萃,芳香四溢,奇特的花朵吐露着清新的美丽。真正的源头深远而不可见,日复一日,安然忘却归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新春时节与友人共游金华山洞的情景,通过“新阳”、“微雪”、“朝晖”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诗中“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结尾的“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探寻生命真谛的渴望与迷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九日同诸贤登高甘泉山 》 —— [ 明 ] 湛若水
- 《 送葛两溪大理赴北 》 —— [ 明 ] 湛若水
- 《 孟母寿诗 》 —— [ 明 ] 湛若水
- 《 过塘江将访大冢宰王先生有怀阳明 》 —— [ 明 ] 湛若水
- 《 马恒斋都督永奉部檄北上出饯道中口占短歌赠之 》 —— [ 明 ] 湛若水
- 《 送中舍谈君相●祭江香祝至南都竣事还京 》 —— [ 明 ] 湛若水
- 《 拟赠内南归 》 —— [ 明 ] 湛若水
- 《 戊子三月二日取道毗陵同梁壶山携葛涧周卫诸生游张公洞遂憩茂潭别院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