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洧川李主簿被荐赴京师

儒生有策致时康,送子城南别意长。 四十脱身辞簿尉,九重虚已问贤良。 杠梁往往农功后,榆柳阴阴官路傍。 洧上曾过见佳政,于今父老不能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洧川:地名,今河南省新郑市洧川镇。
  • 主簿:古代官职名,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为掾史之首。
  • 被荐赴京师:被推荐前往京城(北京)。
  • 儒生:指读书人,儒家学者。
  • :策略,计划。
  • 致时康:达到时世的安宁繁荣。
  • 簿尉:指地方上的低级官员。
  • 九重:指皇帝,也指皇宫。
  • 杠梁:桥梁。
  • 农功:农事,农业劳动。
  • 榆柳:榆树和柳树。
  • 佳政:好的政绩。

翻译

儒生有策略使时世安宁繁荣,送别你于城南,离情别绪绵长。 四十岁辞去地方小官,皇帝虚心询问贤良。 桥梁常在农事之后修建,榆树和柳树在官路旁成荫。 曾经过洧川见到你的好政绩,至今当地父老难以忘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李主簿被荐赴京的祝贺与不舍。诗中,“儒生有策致时康”展现了李主簿的才华与抱负,而“送子城南别意长”则流露出深切的离别之情。后两句描绘了李主簿在地方上的政绩,桥梁的建设和榆柳的成荫,象征着他的勤政和对民生的关怀。最后,通过当地父老的难忘,进一步强调了李主簿的政绩和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是对李主簿的赞美,也是对其离别的不舍。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