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严子陵祠

吾慕严先生,殊非巢许徒。 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 宾友分已定,从官何乃劳。 展足卧故人,故态知狂奴。 欠伸动天象,况乃人主乎。 惜哉帝王真,大老归江湖。 孰谓天地量,徒见客星孤。 公卿满汉庭,纷纷索谶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严子陵: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后被召到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受,归隐富春山。
  • 巢许徒:指巢父和许由,两人都是古代传说中的隐士。
  • 出处:指出仕和隐居。
  • 宾友分已定:指严光与汉光武帝的关系已经确定,即严光不愿出仕。
  • 狂奴:指严光。
  • 欠伸动天象:形容严光的一个动作引起了天象的变化,暗示其影响力之大。
  • 大老归江湖:指严光最终归隐江湖。
  • 谶图:预言未来的图谶。

翻译

我敬仰严先生,他绝非巢父和许由那样的隐士。 他出仕或隐居似乎都合乎道义,行事出于义而非为了高名。 他与皇帝的宾友关系已定,何必再从官职中劳累。 他展足卧在故人身边,故态依然,人们知道他是个狂放的奴仆。 他一个欠伸的动作竟能动摇天象,何况是人主呢。 可惜帝王的真实心意,严光最终归隐江湖。 谁说天地有度量,只看见客星孤独。 公卿满布汉庭,纷纷寻求预言未来的图谶。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严子陵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敬仰。诗中,“出处似合道,为义匪为高”一句,既赞扬了严光的行为符合道义,又表明他不为高名而行事。后文通过对比严光与帝王、公卿的行为,突出了严光的超然和独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严光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力的淡漠。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