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次新息

淼淼淮河流,东行过新息。 方舟济斜阳,悠然见桐柏。 雾合青山低,霜侵绿蘋歇。 缅怀仲宣赋,邈把瑶芬撷。 归周问潜鼎,悼魏嗟沉璧。 灵涛逐奔雷,惊风舞飘叶。 出颖当何期,鸣笳临路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淮河:中国第三大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地。
新息: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
桐柏:古代传说中的两种树木,常用来比喻忠贞和坚贞。
仲宣:指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
瑶芬:传说中神仙所用的花草。
周:指周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潜鼎: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器。
魏:指魏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沉璧: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石。
灵涛:神奇的波涛。
奔雷:奔腾的雷声。
颖:才智、才华。
鸣笳:吹奏乐器,古代常用于军队行军时发号施令。

翻译

淼淼的淮河水流,向东行驶,经过新息。
方舟穿越斜阳,悠然间看到桐柏树。
雾气笼罩着青山,霜冻侵袭着绿蘋草。
怀念着仲宣的赋文,远取瑶芬来采摘。
回想周朝探询潜鼎,悼念魏国失去的沉璧。
神奇的波涛随着雷声奔涌,惊风舞动着飘落的叶子。
才智何时能够展露,吹响笳声,准备出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游船时的景象和内心感受。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淮河、桐柏树、青山、绿蘋草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怀念。诗人以古代传说中的桐柏树、瑶芬花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

胡庭兰

胡庭兰,或作胡廷兰,字伯贤,号桐江。增城人。曾师事王希文。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解元,二十九年(一五五〇)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迁北京陕西司员外郎,万历八年(一五八○)督学闽中,时倭寇围福州,廷兰守城破寇有功,而忌者议其越俎代庖,乃以佥事整饬,兵备云南。以监军指挥擒贼,功尤大。因忌者构陷,遽移疾归,遂不复出。尝讲学凤台,合王、湛之旨而一之。著有《相江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