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姜彦翁秀才

· 张雨
科举恩沾乡贡榜,学校例贡诸生员。 多岐取士从润色,百骸受蠹争夤缘。 穷巷授徒缺养母,普天为吏横索钱。 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科举: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 恩沾:受到恩惠。
  • 乡贡榜:指乡试的录取名单。
  • 学校:这里指官学,即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
  • 例贡:按规定选拔。
  • 诸生员:指在学的学生。
  • 多岐:多途径。
  • 润色:这里指修饰、美化,引申为不正当的手段。
  • 百骸:指人的各种器官,比喻众多的人。
  • 受蠹:受到腐蚀、损害。
  •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关系,向上巴结。
  • 穷巷:偏僻的小巷。
  • 授徒:教授学生。
  • 养母:供养母亲。
  • 普天:全天下。
  • 横索:横行勒索。
  • 妙年:年轻时。
  • 立身:安身立命。
  • 择术:选择职业或生活方式。
  • 老生常谈:指经常说的老话。
  • 无弃捐:不应被抛弃。

翻译

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受到恩惠被列入乡试的录取名单,学校则按规定选拔学生。选拔士人的途径多样,但往往伴随着不正当的手段,众多人因此受到腐蚀,争相攀附权贵。在偏僻的小巷里教书,收入微薄难以供养母亲,而全天下到处都是横行勒索的官吏。年轻时选择职业或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老生常谈的道理不应被忽视。

赏析

这首作品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教育与选拔制度,以及普通人的生活困境。诗中,“科举恩沾乡贡榜”与“学校例贡诸生员”展示了当时通过科举和学校选拔人才的制度,而“多岐取士从润色”则揭示了选拔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后两句“穷巷授徒缺养母,普天为吏横索钱”深刻描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和官吏的横行霸道。最后,诗人以“妙年立身在择术,老生常谈无弃捐”作为结语,强调了年轻时选择正确道路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道理。

张雨

张雨

元杭州钱塘人,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又号贞居子。好学,工书画,善诗词。年二十遍游诸名山,弃家为道士。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有《句曲外史》。 ► 5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