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舒頔
人磊落。移赞高邮蓉幕。采笔生春和气作。军民同此乐。 休说边陲萧索。米白鱼肥如昨。别后情怀何处托。寒光倚山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磊落:[lěi luò] 形容人正直坦荡,光明正大。
  • :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担任赞的职务。
  • 高邮蓉幕:高邮,地名,今江苏省高邮市;蓉幕,指官府。
  • 采笔:指文笔,比喻文才。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军民:军人和普通百姓。
  • 边陲:[biān chuí] 边疆地区。
  • 萧索:[xiāo suǒ] 形容荒凉、冷落。
  • 米白鱼肥:形容物产丰富,生活富足。
  • 别后情怀:分别后的思念之情。
  • 寒光:清冷的光辉。
  • 山阁:山中的楼阁。

翻译

他为人正直坦荡,被任命到高邮的官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他的文笔如同春天般温暖,营造出和谐的气氛,使得军民都能共享这份快乐。

不要再说边疆地区荒凉冷落了,那里的米白鱼肥,物产丰富依旧如往昔。分别后的思念之情,我将它寄托在山中楼阁的清冷光辉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正直官员的形象,他在高邮的官府中以文才和气度赢得了军民的尊敬和爱戴。诗中通过对比边疆的萧索与内地的富饶,表达了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对内地生活的向往。结尾处,诗人将别后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山阁的寒光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舒頔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好义。淹贯诸史,长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 ► 1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