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书室图为黄克文题
清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凰亦来聚。
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
平生性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君不见一筇投陂忽变化,万卷幡胸胜插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铿玉声:形容竹子被风吹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铿(kēng)。
- 龙孙:指竹笋,因其生长迅速,似龙之子。
- 鸾凰:传说中的神鸟,比喻美好的事物。
- 云梢月干:形容竹子高耸入云,月影斜照。
- 筇: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 投陂:投入水中,陂(bēi),池塘。
- 幡胸:形容心胸开阔,幡(fān)。
翻译
清溪边上竹子繁多,因为喜爱竹子,我搬家到竹林中居住。台阶前的老竹在风中发出铿锵的玉声,秋夜读书时,竹露滴落。 读书声与竹声交织,竹子的颜色增添了读书的乐趣。竹根处竹笋一个个生长,竹上的鸾凰也来聚集。 有时我会带着琴在竹旁弹奏,两袖间满是竹子的清阴。竹子高耸,云端月影斜照,竹影婆娑,我拄着竹杖过桥去寻诗。 我生性偏爱竹子,不问主人,便造访竹所。君不见,一根竹杖投入水中,忽然变化,心胸开阔胜过万卷书架。
赏析
这首作品以竹为主题,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竹子的深厚情感和竹子所带来的生活乐趣。诗中“铿玉声”、“龙孙”、“鸾凰”等词语生动描绘了竹子的声音、生长和美好,而“携琴倍竹弹”、“杖竹寻诗过桥去”则体现了作者与竹子相伴的生活情趣。最后两句以竹杖的变化和心胸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精神的赞美和对知识追求的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