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沙砾不堪炊。华表高歌乞食诗。不为啄腥甘趁逐,群鸡。为伴书痴老窦威。 万里在襟期。会见青云奋迅时。吐故纳新元有术,偏饥。奉瘗佳铭却付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砾不堪炊:沙砾(shā lì),指沙子和碎石,这里比喻生活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 华表高歌乞食诗: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这里可能指高耸的建筑物或象征性的地点;乞食诗,指为了乞讨而作的诗。
  • 不为啄腥甘趁逐:啄腥,指鸡啄食腥臭的食物;甘趁逐,指心甘情愿地追随。
  • 群鸡:比喻世俗之人。
  • 为伴书痴老窦威:书痴,指对书籍极度痴迷的人;老窦威,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物,或者泛指一个老学者。
  • 万里在襟期:襟期,指胸怀、抱负;万里,比喻远大的志向或目标。
  • 会见青云奋迅时:青云,比喻高官显爵;奋迅,指迅速上升。
  • 吐故纳新元有术:吐故纳新,指新陈代谢,这里比喻不断更新知识或思想;元有术,指原本就有方法或技巧。
  • 奉瘗佳铭却付谁:奉瘗(fèng yì),指埋葬;佳铭,指美好的铭文;却付谁,指留给谁。

翻译

生活贫困到连沙砾都无法用来炊煮,我站在高耸的华表前,高声吟唱着乞食的诗篇。我不是为了啄食腥臭的食物而甘愿追随世俗,而是像群鸡中的异类,愿意陪伴那些痴迷于书籍的老学者。

我的胸怀和抱负远大,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像青云一样迅速上升,达到高官显爵的地位。我懂得如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虽然现在生活困顿,但我相信总有解决的方法。

我愿意将我的美好铭文埋葬,留给未来的某个人,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那个人会是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远志向和坚定信念的情感。通过对比沙砾不堪炊的贫困生活与华表高歌的豪迈情怀,展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不为啄腥甘趁逐,群鸡”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表明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与书痴为伴,坚守自己的理想。结尾的“奉瘗佳铭却付谁”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和期待,即使现在无人理解,也相信未来会有人继承自己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许有壬

元汤阴人,字可用。许熙载子。善笔札,工辞章。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禁胥隶扰民。冤狱虽有成案,皆为平反。至治间,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顺帝元统间,为中书参知政事。彻里帖木儿奏罢进士科,廷争甚苦而不能夺,遂称病不出。帝强起之,拜侍御史。廷议欲行劓刑,禁汉人、南人学蒙古、畏兀儿文字,皆争止之。顺帝至元间,以忌者太多,辞官。后仍为参知政事,不久,称病归。至正十五年,迁集贤大学士,改枢密副使,拜中书左丞。十七年,以老病致仕。有《至正集》、《圭塘小稿》。 ► 4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