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法曲霓裳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 朦胧闲梦初成后,宛转柔声入破时。 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磬(qìng):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似钟,用金属制成。
  • 玉笙: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用玉制成。
  • 牙床:用象牙装饰的床,也指精美的床。
  • 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也指精美的枕头。
  •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 闲梦:悠闲的梦境。
  • 宛转:形容声音柔和、曲折。
  • 柔声:柔和的声音。
  • 入破:古代音乐术语,指乐曲的高潮部分。
  • (yuè):音乐。
  • 理心:调理心情。
  • (miù):错误。
  • 陶性:陶冶性情。
  • 信无疑:确实无疑。
  • 残酌:剩余的酒。
  • 馀曲:剩余的曲子。
  • 银缸:银制的灯。
  • 下帷:放下帷幕。

翻译

金磬和玉笙的调子已经演奏了很久,我躺在装饰华丽的床上,枕着精美的角枕,睡得很晚。在朦胧中,我刚刚进入悠闲的梦境,那柔和而曲折的音乐声就达到了高潮。音乐确实能够调理心情,这一点应该不会错;而酒能陶冶性情,这更是毫无疑问。我起身尝了尝剩下的酒,继续听着那未完的曲子,斜着身子,让银灯的光半照在帷幕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夜晚,通过音乐和酒来表达内心的平和与愉悦。诗中“金磬玉笙”与“牙床角枕”共同营造出一种奢华而舒适的氛围,而“朦胧闲梦”与“宛转柔声”则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后两句强调了音乐和酒对心灵的滋养作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