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霖即事联句三十韵

萧索穷秋月,苍茫苦雨天。 泄云生栋上,行潦入庭前。 苔色侵三径,波声想五弦。 井蛙争入户,辙鲋乱归泉。 高㙧愁晨坐,空阶警夜眠。 鹤鸣犹未已,蚁穴亦频迁。 散漫疏还密,空濛断复连。 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 地湿灰蛾灭,池添水马怜。 有苗沾霢霂,无月弄潺湲。 篱菊潜开秀,园蔬已罢鲜。 断行随雁翅,孤啸耸鸢肩。 桥柱黏黄菌,墙衣点绿钱。 草荒行药路,沙泛钓鱼船。 长者车犹阻,高人榻且悬。 金乌何日见,玉爵几时传。 近井桐先落,当檐石欲穿。 趋风诚有恋,披雾邈无缘。 廪米陈生醭,庖薪湿起烟。 鸣鸡潜报晓,急景暗彫年。 盖洒高松上,丝繁细柳边。 拂丛时起蝶,堕叶乍惊蝉。 巾角皆争垫,裙裾别似湔。 人多蒙翠被,马尽著连乾。 好客无来者,贫家但悄然。 湿泥印鹤迹,漏壁络蜗涎。 蚊聚雷侵室,鸥翻浪满川。 上楼愁羃羃,绕舍厌溅溅。 律候今秋矣,欢娱久旷焉。 但令高兴在,晴后奉周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霖:秋天的连绵雨。
  •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
  • 苍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泄云:飘散的云。
  • 行潦:路上的积水。
  • 苔色:青苔的颜色。
  • 三径:指庭院中的小路。
  • 波声:水波的声音。
  • 五弦: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 井蛙:井中的蛙,比喻见识不广的人。
  • 辙鲋:车轮压出的痕迹中的小鱼,比喻处境艰难的人。
  • 高㙧(gāo yǎn):高大的房屋。
  • 空阶:空旷的台阶。
  • 蚁穴:蚂蚁的巢穴。
  • 空濛:朦胧不清的样子。
  • 青玉:比喻竹子的颜色。
  • 白珠:比喻荷叶上的水珠。
  • 灰蛾:灰色的蛾。
  • 水马:水中的小虫。
  • 霢霂(mài mù):小雨。
  • 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
  • 园蔬:园中的蔬菜。
  • 鸢肩:鹰的肩膀,形容人的肩膀高耸。
  • 黄菌:黄色的菌类。
  • 墙衣:墙上的苔藓。
  • 绿钱:绿色的苔藓。
  • 行药:采药。
  • 沙泛:沙洲上的泛舟。
  • 金乌:太阳。
  • 玉爵:玉制的酒杯。
  • 趋风:迎风。
  • 披雾:穿透雾气。
  • 廪米:仓库中的米。
  • 生醭(shēng bú):发霉。
  • 庖薪:厨房的柴火。
  • 鸣鸡:报晓的鸡。
  • 急景:急速流逝的时光。
  • 彫年:流逝的岁月。
  • 丝繁:细丝繁多。
  • 拂丛:拂过草丛。
  • 堕叶:落叶。
  • 巾角:头巾的角。
  • 裙裾:裙子的边缘。
  • 翠被:翠绿色的被子。
  • 连乾:连绵的干旱。
  • 羃羃(mì mì):密布的样子。
  • 溅溅(jiàn jiàn):水声。
  • 律候:节气的变化。
  • 欢娱:欢乐。
  • 周旋:应酬,交往。

翻译

秋天的连绵雨使得这个月显得格外凄凉,天空苍茫,苦雨不断。云朵飘散在屋顶上,路上的积水流入庭院前。青苔的颜色覆盖了庭院的小路,水波的声音让人想起五弦琴的音乐。井中的蛙争相进入屋内,车轮痕迹中的小鱼乱窜回泉水。高大的房屋让人在早晨感到忧愁,空旷的台阶让人夜晚难以安眠。鹤鸣声不断,蚂蚁的巢穴也频繁迁移。雨雾散漫又密集,朦胧中时断时续。竹子沾满了青玉般的湿润,荷叶上的水珠如白珠般圆润。地上的灰蛾已经消失,池塘中的水马也感到怜悯。有苗被小雨滋润,没有月光只有水流声。篱笆旁的菊花悄悄开放,园中的蔬菜已经不再新鲜。断开的雁翅随着雁行,孤独的啸声让鹰的肩膀耸起。桥柱上黏着黄色的菌类,墙上的苔藓点缀着绿色的钱币。草丛中行走采药的路已经荒芜,沙洲上的钓鱼船泛起涟漪。长者的车仍然受阻,高人的床榻且悬挂。太阳何时出现,玉制的酒杯几时传递。近井的桐树先落叶,当檐的石头快要穿透。迎风诚然有所留恋,穿透雾气却无缘。仓库中的米已经发霉,厨房的柴火湿润起烟。报晓的鸡悄悄地报告黎明,急速流逝的时光暗淡了岁月。雨水洒在高大的松树上,细丝繁多在细柳边。拂过草丛时蝴蝶飞起,落叶惊动了蝉。头巾的角都被垫高,裙子的边缘别有一番风味。人们多蒙翠被,马匹尽穿着连绵的干旱。好客的客人无来者,贫家但悄然无声。湿泥印着鹤的足迹,漏壁上缠绕着蜗牛的涎液。蚊子聚集如雷声侵入室内,鸥鸟翻飞浪花满川。上楼时愁云密布,绕舍时厌倦水声溅溅。节气的变化已经到了秋天,欢乐已经久违。但愿高兴还在,晴天后再来应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连绵雨天的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雨带来的凄凉与孤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泄云生栋上”、“波声想五弦”等,增强了诗的意境和音乐性。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