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三首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裴回。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倖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ǐ):奢侈,浪费。
  • 奇瑰 (qí guī):珍奇,珍贵。
  • 翠羽帐: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帐篷,形容豪华。
  • 红玉杯:红色的玉制酒杯,象征富贵。
  • 明月珠:一种珍贵的珍珠,形容华丽。
  • 通天犀:一种珍贵的犀牛角,传说能通天,象征权力。
  • 矜顾 (jīn gù):自傲地环顾四周。
  • 裴回 (péi huí):徘徊,来回走动。
  • 怀宝:怀藏珍宝,比喻有才能。
  • 藉手 (jiè shǒu):利用机会。
  • 倖门 (xìng mén):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的途径。
  • 伍员 (wǔ yuán):即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因谏言不被采纳而自杀。
  • 浮尸:指伍子胥的尸体被投入江中。
  • 姑苏台:吴王夫差的宫殿名。
  • 麋鹿 (mí lù):一种鹿,这里指野生的鹿。
  • (ní):小鹿。

翻译

吴王日益奢侈,服饰和玩物都是珍奇之物。他躺在翠羽装饰的帐篷里,手持红玉杯。头上戴着镶有明月珠的冠帽,腰间束着通天犀的带子。他行动时自傲地环顾四周,每走几步就徘徊一下。小人知道吴王喜欢什么,于是带着珍宝从四面八方来献。奸邪之人利用这个机会,从此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的途径被打开。古人认为国家的宝物是谷米和贤才。现在看君王的眼光,却把它们视如尘灰。伍子胥因为谏言已死,他的尸体被投入江中不再回来。姑苏台下的草地上,野生的鹿在暗中生下小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吴王的奢侈生活和国家的真正宝物——谷米与贤才,揭示了君王忽视国家根本,沉溺于个人享乐的弊端。诗中描绘吴王的服饰和行为,形象生动,突出了其奢侈和自傲。后文提到伍子胥的悲剧,暗示了忠言逆耳,君王不纳忠言的后果。最后以姑苏台下的荒凉景象作结,寓意国家的衰败和君王的昏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君王行为的尖锐批评。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