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芦管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咽(yōu yè):形容声音低沉、含糊不清。
- 芦管: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
- 凄凉:形容景象或气氛冷清、悲伤。
- 竹枝:指竹枝词,一种古代民歌。
- 猿峡:猿猴栖息的峡谷,常用来形容荒凉或险峻的地方。
- 雁门:古代边塞地名,常用来象征边疆或战争。
- 高多切:形容音乐调子高亢而急促。
- 小乍迟:形容音乐声调细微而缓慢。
- 粗豪:粗犷豪放。
- 觱篥(bì 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 参差(cēn cī):形容声音高低不齐,错落有致。
- 云水: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 巴南:地名,今四川南部。
- 风沙:指边塞的荒凉景象。
- 陇上:指甘肃一带,古代边疆地区。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国破家亡而投江自尽。
- 苏武:西汉时期的外交官,因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而著名。
- 仰秣(mò):指马抬头吃草,比喻专心倾听。
- 胡驹:指胡人的马。
- 越鸟:指南方的鸟。
- 胡越:古代指北方和南方的边远地区。
翻译
新芦管的声音低沉含糊,古竹枝的曲调凄凉悲伤。 仿佛在猿猴栖息的峡谷中歌唱,又像在边塞雁门吹奏。 音乐的调子高亢急促,声调细微而缓慢。 粗犷豪放的曲风让人想起觱篥,而细腻精妙的旋律则胜过参差。 云水漂泊的巴南客,风沙中的陇上儿。 屈原在夜晚收起泪水,苏武在断肠的时刻。 胡人的马抬头倾听,南方的鸟惊飞而知。 何言胡越有异,听此音乐一同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芦管和竹枝的音乐,表达了深沉的哀愁和对边疆生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猿峡”、“雁门”等,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边塞的荒凉感。通过对屈原和苏武的提及,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悲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对音乐和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