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
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 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 沈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 向夕稍无泥,闲步青苔院。 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 独对多病妻,不能理针线。 冬衣殊未制,夏服行将绽。 何以迎早秋,一杯聊自劝。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火:指太阳和火星,这里比喻夏日的炎热。
  • 炎凉:指天气的炎热和凉爽。
  • 残蝉:指秋天残留的蝉。
  • 留燕:指尚未南飞的燕子。
  • 沈吟:深思。
  • 长簟:长竹席。
  • 怆恻:悲伤。
  • 团扇:圆形的扇子,常在夏天使用。
  • 砧杵:捣衣的工具,砧是垫石,杵是棒。
  • 捣秋练:指秋天捣洗衣服。
  • 多病妻:生病的妻子。
  • 殊未制:还没有制作。
  • 行将绽:即将破损。

翻译

太阳和火星不相互等待,炎热的夏天在雨中转变为凉爽。 林中晴朗时还有残留的蝉鸣,巢穴冷清没有留下燕子。 我深思着卷起长竹席,悲伤地收起团扇。 到了傍晚,地面稍干,我闲步在长满青苔的院子里。 月亮升起,捣衣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在捣洗秋天的衣服。 独自面对多病的妻子,我无法帮她做针线活。 冬天的衣服还没有制作,夏天的衣服即将破损。 如何迎接早秋呢?我自斟一杯酒,聊以自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到来和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如“金火不相待,炎凉雨中变”和“林晴有残蝉,巢冷无留燕”,展现了夏秋交替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如“沈吟卷长簟,怆恻收团扇”和“月出砧杵动,家家捣秋练”,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深刻感受和对家庭生活的关怀。最后,诗人以“一杯聊自劝”作为结尾,透露出一种淡泊和自省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注释

  • 金火不相待:指夏天与秋天的交替,金代表秋季,火代表夏季。
  • 炎凉雨中变:炎热的夏天在雨水的洗礼下转变为清凉的秋天。
  • 沈吟:深思或低声吟咏。
  • 长簟(diàn):长席子。
  • 团扇:圆形的手扇,古人常在夏天使用,秋天后就弃置不用。
  •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用于捶打衣物。
  • 秋练:秋天用来制作布料的白色细麻纤维。
  • 多病妻:指诗人因身体不适的妻子。
  • 理针线:缝纫,此处指妻子做针线活。

翻译

夏天与秋天的交替,就像金与火无法共存,炎热潮湿在一场雨后立刻变得清凉。雨过天晴,树林里残留着几声蝉鸣,鸟巢空荡无人,连燕子也飞走了。我坐在床边沉思,收起不再使用的团扇,傍晚时分路上的泥泞渐渐减少,我在青苔覆盖的小院里悠闲漫步。随着月亮升起,每家每户的砧板声响起,大家都在准备秋天的新衣料。面对体弱多病的妻子,她无法继续做针线活,冬天的衣服还没做好,夏天的衣物已经开始磨损。面对这早来的秋意,我只能借一杯酒自我宽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到来时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的变化。白居易通过对雨后天气的转变、林中的残蝉、空巢的燕子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季节更替的生动画面。诗人的情感变化也随着环境的变迁而起伏,从沈吟到闲步,再到借酒消愁,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深深感慨。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