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

竹马书薨岁,铜龙表葬时。 永言窀穸事,全用少阳仪。 寿夭由天命,哀荣出圣慈。 恭闻褒赠诏,轸念在与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马:古代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子。
  • (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铜龙:古代计时器,这里指葬礼的时间。
  • 窀穸(zhūn xī):墓穴,也指埋葬。
  • 少阳:古代指东方,也指春季,这里可能指按照少阳的仪式进行葬礼。
  • 哀荣:指死后的荣誉。
  • 圣慈:指皇帝的慈爱。
  • 褒赠:指皇帝对死者的封赠。
  • 轸念:深切的思念。
  • 与夷:指与死者有关的人。

翻译

在太子逝世的岁月,如同儿时游戏的竹马被搁置;葬礼的时刻,如同古老的铜龙计时器所指示。 我们永远铭记这葬礼的细节,全部遵循着少阳的仪式。 生命的短暂与长久,皆由天命所定;死后的荣誉,则出自皇帝的慈爱。 恭敬地聆听皇帝的褒奖和赠予的诏书,深切思念着与太子有关的人们。

赏析

这首作品是白居易为悼念怀太子而作的挽歌。诗中,“竹马”与“铜龙”分别象征着太子的童年与逝世,寓意深刻。通过“窀穸事”与“少阳仪”的描述,展现了葬礼的庄重与遵循古礼的严谨。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太子命运的无奈接受与对其身后荣誉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皇帝对太子的深切思念与关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白居易作为唐代大诗人的文学造诣与人文关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