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乐府十篇卒妻怨

国家省闼吏,赏之皆与位。 素来不知书,岂能精吏理。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 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 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 吾闻古圣王,天下无遗士。 朝庭及下邑,治者皆仁义。 国家选贤良,定制兼拘忌。 所以用此徒,令之充禄仕。 何不广取人,何不广历试? 下位既贤哉,上位何如矣。 胥徒赏以财,俊造悉为吏。 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省闼:指中央政府。
  • 宰邑:指地方长官。
  • 尉史:古代官名,指地方上的小官。
  • 混沌:原指天地未分前的状态,这里比喻愚昧无知。
  • 雄虺:古代传说中的毒蛇,比喻恶人。
  • 鞭箠:鞭子和棍棒,古代刑具。
  • 遗士:被遗忘的贤士。
  • 禄仕:指官职和俸禄。
  • 俊造:指有才能的人。
  • 胥徒: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 弃市:古代死刑的一种,即在市场上公开处死。

翻译

国家中央的官员,受到赏赐都能得到相应的职位。他们中很多人原本并不知书达理,怎能精通治理之道。其中大的能成为地方长官,小的则是地方上的小官。愚昧的人如同未开化的混沌,恶毒的人则像传说中的毒蛇。可怜的百姓,如同尧舜时代的民众,只能裸露身体承受鞭打。我听说古代的圣王,天下没有被遗忘的贤士。朝廷和地方,治理者都以仁义为先。国家选拔贤良,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禁忌。因此使用这些人,让他们担任官职,领取俸禄。为何不广泛选拔人才,为何不广泛进行考核?如果下层官员已经很贤能,那么上层官员又该如何呢?官府中的小吏因财富而受到赏赐,有才能的人都成了官吏。如果天下不公平,我宁愿被公开处死。

赏析

这首诗深刻揭露了唐代官场的腐败和选拔制度的不公。诗人皮日休通过对比古代圣王和当时朝廷的治理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诗中,“愚者皆混沌,毒者如雄虺”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无能和恶毒的官员,而“伤哉尧舜民,肉袒受鞭箠”则抒发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最后,诗人以“天下若不平,吾当甘弃市”的决绝态度,表达了自己宁愿牺牲也不愿与不公不义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整首诗语言犀利,情感激烈,充分展现了皮日休作为唐代著名讽刺诗人的风采。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早年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咸通八年擢进士第。十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交游唱和,人称皮陆。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黄巢军下江浙,日休为巢所得,任为翰林学士。巢败,日休下落不明,或云为朝廷所杀,或云为巢所杀,或云至吴越依钱镠,或云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薮》、《松陵集》。 ► 410篇诗文